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89853
大小:1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30
《家乡人民的贴心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乡人民的贴心人施甸县姚关镇党委副书记吴连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施甸县姚关镇党委副书记吴连章,今天,怀着对老书记无限的敬重,给大家讲讲老书记为家乡人民做的好事。我报告的题目是《家乡人民的贴心人》。老书记在我们当地有好多的故事,我就从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说起:“家乡有个小石匠,做官做到师首长,不改腔,不改装,和爹耕地,和娘插秧,一身泥一身汗,首长不像。像什么,跟我们老百姓一样!”。老书记在家乡人民的印象中,他,总是头戴竹叶帽,身穿中山装,脚穿茅草鞋。别人遇到了,还以为是哪家放牛的老倌儿呢!他,就是这样一位朴实无华、没有架子、心里装着人民,一心为了百姓的好
2、官儿,一位人民的好书记!老书记与大山的感情深,与林区老百姓的感情更深。大亮山距县城50公里,平均海拔2200多米,20多年前,那里看不到树,只有东一棵西一株的小草生长在沙砾中。坐落在大亮山东南部的雷打树村委会,共有8个自然村,过去,进村的公路不通,村里又严重缺水,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制约。“每家每户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这就是当时雷打树村的基本生活写照。特别是每年的十冬腊月,村民要到五公里外的山中挑水,他们在一个个杯口大的泉眼里,用瓢舀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送,一次驮来的水还不够一天用。当时,只要村里谁家遇上红白喜事,第一件事情
3、就是挨家挨户的凑水。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有事的时候,要足额归还“水账”。老书记在任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曾多次派人上山,寻找水源,但都无功而返!因此,老书记常对大家说:“我们只有多种树,才能保证子子孙孙有水喝!”1988年3月,老书记刚一退休,就来到大亮山,他把周围的群众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成立大会上,老书记说:“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大亮山东面有糖厂,西面有茶厂,过去大亮山的森林毁坏严重,只砍不种,长期下去会破坏生态,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没有时间来种树,现在退休了
4、,我要上山和大家一起种树。”——就这样,他不仅亲自带领林场职工种树,还发动周围的村民种树,他为村民无偿提供种子和树苗,因地制宜地种上了核桃、茶树等经济林木。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记住了老书记“若要富,先种树”的箴言,村民们开始自发地种树。几十年下来,大亮山周围的村,已没有一片空地、一处荒山!老书记一直喜爱嫁接果树,不论走多远,他都要亲自去嫁接。芭蕉林村的村民张洪发,过去是村里的困难户,老书记为他家,嫁接了10多棵核桃树,现在,张洪发一家每年都有上万元的收入,这些核桃树,成了他真正的“养老树”!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这些年,老书记把林场间伐的
5、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接通了电,村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茶叶、烤烟等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杨美寨村水平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老书记上省城,为他们争取资金20多万元,帮助村民修通沟渠、接通电,解决了照明和农田灌溉问题。山里的树多了,涵养的水份也就多了。有了水源,从2001年起,老书记就开始谋划为村民架设自来水。老书记向上级,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发动村民筹资10多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5000多个,他亲自指挥,经过近5年的艰苦努力,架设了近百公里的管道,为大亮山周边的村子,接通了
6、自来水。当村民们想起老书记时,总是感叹:吃水要不忘挖井人呀!雷打树村,盛产绿色蔬菜,如青菜、萝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看着烂掉的蔬菜心疼啊!于是,他多次跑省城,协调资金170多万元,发动村民投工修路。通过努力,20多公里的进村弹石路修通了,烤烟、蔬菜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自发地种菜,单是雀水村民小组,68户人家就有50多户种菜,一年的蔬菜收入达50多万元,老百姓的生活也因此得以改善。芭蕉林村大地山村民小组,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小山村,初建林场时,老社长李从清跑来找老书记反映说:村里水、电、路都不通
7、,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群众碾米、磨面,要到10多公里外的酒房乡,往返一次要花三天时间。了解情况后,老书记多次到大地山与群众座谈,他说:“林区群众的生活太苦了,大家要凝聚力量,多想办法,群策群力,解决具体问题。”1991年初,老书记亲自到保山买来电线、拉来电杆,为大地山村民小组架通了电,解决了村民用电难的问题。如今的大亮山,干涸了多年的溪谷,又有了泉水,生态修复了,豹子、凤头鸟、野鸡等动物时时活跃林间,周边居民发展“林下产业”,“爱山护山”的良好习惯,正在形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截止目前,林场解决了9个行政村的人畜饮水问题、3个行政村
8、的公路交通问题、8个自然村的用电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