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ppt课件.ppt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ppt课件.ppt

ID:59187417

大小:402.5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20-09-26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ppt课件.ppt_第1页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ppt课件.ppt_第2页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ppt课件.ppt_第3页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ppt课件.ppt_第4页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淋巴系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髓系干细胞白细胞的破坏粒细胞:在肝、脾及淋巴结等处进入组织,进入组织的粒细胞不再进入血液,1-3天被破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吞噬能力)淋巴细胞:80%是小淋巴细胞,生存期长,经过刺激后可以进行转化。转化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中性粒细胞功能:有较高的运动能力,较强的吞噬活力,复杂的杀菌系统,可以清除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功能: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和释放物质,并吞噬、分泌组织胺酶,抗过敏。嗜碱性粒细胞:状态和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产生组织胺――导致过敏。单核细胞

2、功能:具有吞噬功能。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白细胞计数测定血液中白细胞总数1手工计数2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计数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20世纪50年代,Coulter研制了电阻抗法血液细胞分析仪.直方图白细胞分类计数根据白细胞特有的形态进行分类并计算每种的百分比值。1手工分类:把血液制成血膜,然后用Wright然后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进行人工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该方法是目前主要的分类计数方法。2仪器分类计数:白细胞的生理变化年龄之间有差异:婴儿、新生儿、成人不同的身体状态有差异;一天内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⑴中性粒细胞增多①生理性胎儿及初生儿日间变化疼痛、情绪激动、

3、运动和劳动暴热和严寒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②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球菌为最常见的原因。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不但不高,反而减低。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以及血管栓塞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使组织严重损伤者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3、急性大出血:白细胞总数常在1—2小时内迅速增高。内出血者如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白细胞增高常较外部出血为显著。因此,白细胞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4、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急性化学药物中毒,生物毒素中毒。5、白血病、恶性肿瘤★⑵中性粒细胞减少定义:白细胞总数低于

4、4X109/L为白细胞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低1.5X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X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某些原虫感染(疟疾,黑热病)。在某些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脓毒血症,以及晚期恶性肿瘤者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核左移明显,并有明显的中毒性改变,提示预后较差。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理化损伤: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品、及化学药物(氯霉素、抗甲状腺药、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退热镇痛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正常情况下,杆状

5、核粒细胞<5%,分叶以3叶为主。核左移:出现杆状核增多或(和)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左移:>10%为中度核左移;>25%和出现幼稚细胞为重度核左移―――白血病或类白血病。核右移:分叶过度。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巨幼贫。★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粒细胞(超过5%),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其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形态改变中毒性改变;细胞大小不均;中毒性颗粒;空泡(脂肪变性所致);核变性(核分裂、碎裂)棒状小体(Auer小体):只有在白血病的病变细胞中出现,如急性

6、白血病,在早幼粒细胞中可以达数条或数十条;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常见一条;对急性白血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无小体,可以进行类型分析。中毒性颗粒常出现在中性粒细胞胞浆中,较中性颗粒大,大小不一,分布不均,染蓝黑色,常与空泡变性同时出现。中性粒细胞的中毒颗粒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浆不出现空泡。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见单个、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泡,一般多在胞浆中,有时也可出现在核上。目前认为中性粒细胞空泡是脂肪变性的结果。中性粒细胞的空泡变性巨多分叶核粒细胞较正常成熟粒细胞大,核分叶多,常为6~12叶,多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所致。巨多分叶核粒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的血象.抗代谢药

7、物治疗时,也可引起粒细胞核分叶增多。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DÖhle小体又称蓝斑,为中性粒细胞胞浆保留的嗜碱性区,圆形或梨形,灰蓝或天蓝色,呈云雾状多位于细胞边缘。此蓝斑为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常与中毒性颗粒并存。球形包涵体(Dohle体)核变性包括核固缩,核溶解及碎裂的现象。细胞核发生固缩时,核被染成深紫黑色块状物。细胞核发生溶解时,细胞核膨胀,染为淡紫色,伴有核膜破坏现象,核的轮廓常不清楚。19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