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76497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11
《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据载,唐朝青源惟信禅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他道出了佛家修炼参禅的三重境界(或者三个过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此为参禅伊始的第一重境界,所能见到的只是山水的表象;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此为进入参禅的第二重境界,即由山水的表象触及到了山水的本质,但对山水的本质属性仍然看得不真切,有如雾里看花,产生了似虚似幻朦朦胧胧的模糊认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此为参禅的第三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是对山水的本质属性看得
2、真切透彻后的大彻大悟。如果把青源惟信禅师参禅所经历的三重境界,比喻书法的学习与欣赏,我觉得是再贴切不过了。学习和欣赏书法也须经历上述三重境界。我们在学习和欣赏书法初步入门的时候,当一幅书法佳作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知道这就是书法,并且觉得它很好很美,但我们并不知道它好在哪里,美在何处,是线条美呢?还是结体美?是形质美呢?还是神采美?我们说不出所以然。我们甚至连书法的基本涵义基本技法都还没有弄明白。我们学习和欣赏到的只是书法的表象。这就是我们学习和欣赏书法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重境界。当我们学习和欣赏书法达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知识积累后,即如青源惟信禅师所说
3、“亲见知识,有个入处”时,我们逐步由书法的表象触及到了书法的本质。我们对书法的基本涵义、基本要素、基本技法、基本技能甚或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变迁、文化地位、社会功用、艺术价值、美学意义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我们的这些认识,尚处在学习和欣赏书法的初级阶段,是不全面、不系统、不清晰、不透彻的一种支离破碎的模糊认识。尽管如此,我们对书法的认识要比原来更加广泛和深入了。这时,我们对同一幅书法佳作的学习和欣赏,获得的已经不是原先间单的初步印象,看到的此书法已非彼书法了,而是具有丰富内容和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我们由书法的表象看到了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美、线条结体美、笔墨技巧美、艺术
4、风格美等。但是,由于功夫还不深厚,知识还不够全面,我们在学习和欣赏书法作品时仍然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独立正确的认知与判断标准。譬如,当书坛一度出现的“丑”、“怪”书法乱象时,就有不少人盲目跟风,以“丑”、“怪”为美。这种现象既是对我们书法学习和欣赏的一种误导,同时,又使我们对书法的本质属性和美学标准产生迷惑和怀疑,常使我们步入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迷雾和疑云之中。当我们对书法的学习和欣赏产生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迷惑和怀疑时,如果就此停滞不前,甚至放弃追求,那我们就只能永远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井中之蛙。如果我们不为迷惑所宥,不为怀疑所困,而能放开前
5、进的脚步,不懈地追求,就能拔开迷雾见到书法庐山的真面目,进入到“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最高境界。这时,我们学习和欣赏的虽然还是原先的那幅书法佳作,而时间和知识的进一步积累,终于练就我们一双慧眼,学习和欣赏到了过去未能学习和欣赏到的东西。这时,我们学习和欣赏到的不仅仅是书法的表象美、形质美和技法美,更多的是深入到了书法的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即由“技进乎道”,进入书法的深度层面,好比潜水员潜入到海底,见到了海底五彩斑斓的深层内涵和底蕴,破解了海底谜宫。由是,我们从书法中学习和欣赏到了儒教的诗书礼仪、中庸和谐;道教的道法自然、返朴归真;佛教的参禅悟道、修身养性;哲学的
6、思维辩证、对立统一;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武术的进退避让、刚柔相济;诗歌的节奏韵律、结构意境。其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我们还学习和欣赏到了书家的墨迹映象出的心迹......。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树立了学习和欣赏书法的坚定信念和独立见解,不再彷徨于迷惑与怀疑,不再左右于时风与偏见。面对迷惑和怀疑,面对时风和偏见,我们有了自已的定力和标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是我们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更确切地说,是我们学习和欣赏书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所必须经历的三个过程。只有沿着这三
7、个过程攀登上去,才能登上书法的泰山,把这坐山看得真切、看得全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