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新人教必修1).doc

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新人教必修1).doc

ID:59170902

大小:2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30

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新人教必修1).doc_第1页
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新人教必修1).doc_第2页
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新人教必修1).doc_第3页
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新人教必修1).doc_第4页
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新人教必修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新人教必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湖北襄樊市襄阳一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2、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

2、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教学难点】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法和分组合作讨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地球的内部圈层通过视频引入新课,用设问法引出地震波的概念。教师提问:地震波可以分为哪两类呢?学生回答波和横波各有什么特性?(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分类传播速度传播的媒介共

3、同点纵波横波板书:地震波分类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展示结果并讲解教师提问: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学生回答后引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图。对图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看出两种类型地震波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地震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分析图的过程中讲解不连续面的的定义,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在图中分析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发生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地面33千米莫霍界面2900千米6370千米古登堡界面900千米5150千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SPS、P增加SP固体S消失、P突

4、然下降液体P增加,压力增大固体固体P大家再仔细分析在内核中波速发生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学生3人一组讨论教师总结:液态气态①横波突然波速变为零②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液态同理分析内核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固态内核:纵波的波速增加刚才同学们做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回答的很正确,下面我们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各圈层的特点?投影课本上的图1.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师对比课本的图和在课堂中画出的图对比找出多了什么?教师分析讲解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所在的深度。以及软流层所在的范围。学生讨论填表圈层名称范围深度主要特征地壳 

5、  地幔   地核   填完后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画出来且介绍内部圈层。课堂总结: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一).大气圈干洁空气水汽杂质氮78%氧21%其它气体(二)、水圈1.概念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特点①连续(各种水体处于不停的运动和转化之中);②不规则(水圈没有固定和规则的形状);③循环运动。3.组成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三)生物圈①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②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6、。③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总结: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外部圈层以及岩石圈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课堂练习: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2.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3,最近,我国在渤海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

7、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请同学联系所学知识来设想一下,我国地质工作者是怎么完成这一勘探工作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