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习指导.doc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

ID:59152679

大小:3.06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0-09-11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_第1页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_第2页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_第3页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_第4页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言《气象学实习指导》是为园林、资源与环境、水保等院系开设的课堂实验、综合教学实习课程教材。气象学实验、实习是气象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实习,可以补充和巩固课堂教学讲授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进行观测、分析、统计等基础科研能力,是学生以后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气象学实习指导》共三章,第一章内容为地面气象观测场地的建设和要求、气象观测程序和观测基本守则。第二章为辐射、温、湿、风、气压、降水、蒸发等气象要素测量仪器设备的原理、安装、观测方法及步骤。第三章为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小气候的观测原则、仪器特点、观测程序、地点及时间安排等,

2、并介绍了森林小气候和城市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常规自动气象站系统。前言1第一章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1一观测场地环境建设和仪器布置要求1二地面气象观测与观测程序1三观测基本守则2第二章地面气象要素的测量3实验一辐射的测量3实验二空气温、湿度与土壤温度的观测10实验三气压、风、降水和蒸发的观测20第三章小气候观测35第一节小气候综合实习35第二节不同类型小气候观测42第三节常规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46第一章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气象观测场地、周围环境、气象仪器、观测程序和时间等符合观测规范要求,是做到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基础,是取得科学观测数据的重要保

3、证。为此,观测场建设和观测仪器要符合规范标准,观测员要严格遵守观测守则,按观测程序进行观测。一观测场地环境建设和仪器布置要求气象观测场应选择在四周平坦空旷,无任何障碍物且能够反应本地较大范围气象要素特点和区域土壤特性的地方。在城市或工矿区设立观测场应选择在最经常出现风向的上风方。观测场边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应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三倍以上,距成排障碍物高度10倍以上。为保证气流通畅,观测场四周10m范围内不能种植高秆作物。观测场地要求平整,场内应种植浅草(不长草的地区除外),草的高度不能超过20cm。不准种植作物。观测场大小应为25×25m。因条件限制

4、可设为16(东西向)×20m(南北向)。为保护场内仪器设备,观测场四周应设高度为1.2m漆成白色的稀疏围栏。观测场内仪器布置的基本原则是各仪器互不影响,便于观测和操作。高的仪器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顺次向南安置,仪器东西向排列成行,南北向相互交错。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m,东西间距不小于4m。仪器距围栏不小于3m。观测人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各类仪器安置的高度、深度、方位、纬度、角度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二地面气象观测与观测程序地面气象观测基本项目有气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蒸发、日照、地温、云状、云量、天气现象、能见度等。种类大致可分为气候观

5、测(定时观测)、天气观测、航空天气观测、危险天气观测等几类。国家基本站每天进行2、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昼夜值班;国家一般站由省、市、自治区气象局确定,每天进行2、8、14、20时四次或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昼夜值班或白天值班。气象要素的观测以北京时间20时为日界;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表1-1定时地面气象观测程序表定时观测时间(北京时)定时观测项目及观测顺序08、14、20、02正点前30分巡视仪器及观测准备工作,特别注意湿球湿润或溶冰08、14、20、02正点前20分~正点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空气温度和湿度、风、气压、0~40cm地温0

6、8降水、冻土、雪深、换降水自记纸140.8、1.6、3.2m地温,换气压、温、湿自记纸,13时换电接风自记纸20降水、蒸发、最高、最低气温和地面最高、最低温度。并调整以上温度表日落后天黑前换日照纸为使各观测站观测记录具有比较性,中国气象局统一规定了各气象要素的观测时间和顺序。原则是先观测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太大的气象要素,接近正点时观测易变化的要素。观测程序见表1-1。一观测基本守则观测员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进行观测。严禁漏测、迟测和缺测,只能记载自己亲眼看到的数据和天气现象,禁止用任何估计或揣测的办法来代替实际观测。严禁伪造和随意涂改观测记录。正确地安置和

7、使用仪器,观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巡视,避免影响记录准确性的临时事故发生。观测结果应立即用黑色铅笔记入观测记录簿,记录须准确,字迹整洁清晰,要认真填写各种簿、表。第二章地面气象要素的测量实验一辐射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测量太阳辐射常用仪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观测、计算方法。二、实验仪器、原理太阳辐射以两种方式到达地面,一是以平行光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一是经过质点散射后,以散射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为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不能完全被地面吸收,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地面反射辐射

8、的大小与地面对太阳辐射或者称短波辐射的反射率有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