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吐血整理复习资料.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吐血整理复习资料.docx

ID:59152110

大小:43.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11

水污染控制工程吐血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吐血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吐血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吐血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吐血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吐血整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水循环:(水在自然界的迁移转化规律)n大循环(全球、大区域)n小循环(小区域)n循环的特征(水量平衡)水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可再生性我国水资源状况:n水资源缺乏(人均仅世界平均值的1/4)n城市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更低n时空分布不均第九章水污染及类型:需氧型、毒物型、富营养型、感官型污染污水水质:污水水质指标1)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2)化学性指标:有机物(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无

2、机物(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3)生物性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病毒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水出路:1)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水体2)污水的再生利用污水排放水体的限制:1)污水综合排放指标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指标3)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4)海水水质标准第十章1.格栅:人工格栅、机械格栅2.沉淀的理论基础:1)沉砂池: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无机易沉物。2)初次沉淀池:较经济地去除,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3)二次沉淀池:用来分

3、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澄清。4)污泥浓缩池: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以减小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3.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可分为四种类型:1)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作用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

4、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3)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水泥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4)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4.沉砂池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旋流式沉砂池5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平流

5、式:池形:长方形,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贮泥斗在池进口竖流式:池内水流由下向上,池形:多为原型,池中央进水,池四周出水,贮泥斗在池中央。辐流式:池内水流向四周辐流平流式沉淀池特点设计斜流式沉淀池浅池理论:把沉淀池水平分成n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为了解决沉淀池排泥问题,浅池理论在设计应用时,把水平隔板改为在沉淀区设置倾角为a的斜板或斜管,a通常为60°。6.油的状态1)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粒径:60μm以上平流分离100μm;斜板60μm以上2)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破乳。细分散油粒:10~60μm乳化

6、油:粒径<10μm3)呈溶解状态的溶解油-----溶解油:5~15mg/L7.加压溶气浮上法三种基本流程1)全加压溶气流程:该流程将全部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在经过减压后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2)部分加压溶气流程:该流程是将部分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其余部分直接进入气浮池。3)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将部分澄清液进行回流加压,入流废水则直接进入气浮池。第十六章混凝原理1.化学混凝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2.胶体所受影响1)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产生静电斥力,而且ξ电位越高,胶粒间的静电斥力越大2)受

7、水分子热运动的撞击,使微粒在水中作不规则的运动,即“布朗运动”3)胶粒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引力——范徳华引力3.胶体间的相互斥力不仅与ξ电位有关,还与胶粒的间距有关,距离越近,斥力越大。而布朗运动的动能不足以将两颗胶粒推进到使范徳华引力发挥作用的距离。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水化作用也使胶体不能相互聚结.4.混凝原理1)压缩双电层原理:混凝剂提供大量正离子会涌入胶体扩散层以及吸附层,使ξ电位降低。当ξ电位为零时,称为等电状态。此时胶体间斥力消失,胶粒最易发生聚结。实际上,ξ电位只要降至某一程度而使胶

8、粒间排斥的能量小于胶粒布朗运动的动能时,胶粒就开始产生明显的聚结,这时的ξ电位称为临界电位。胶粒因ξ电位电位降低或消除以至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胶体脱稳。脱稳的胶粒相互聚结,称为凝聚。2)吸附架桥作用: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3)网捕作用:沉淀物在自身沉降过程中,能集卷、网捕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