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docx

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docx

ID:59138141

大小:1.60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9-12

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docx_第1页
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docx_第2页
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docx_第3页
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docx_第4页
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甲、丙两地所处地带相对平坦,坡地径流较缓,丁地位于山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而乙地为耕地,位于河谷地区的陡坡、河流上游地区,植被条件较差,最易发生水土流失,也最应退耕还林(草),加强水土保持。答案 B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2~3题。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

2、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 第2题,中国自然地理界线始终是地理高考青睐的主干知识点。自然地理过渡地带一般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可以大致理解为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应该以保护生态、降低开发强度为

3、主,D项符合要求。A、B、C三个选项都属于对区域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方式,应该予以排除。第3题,自然地理过渡带的利用方式应该倾向于限制条件的下限。农牧区过渡带降水从农耕区向畜牧业区降低,其生产利用方式的限制条件为降水不足。因此,该地区人类活动主要应该为合理放牧和植树种草,把东部农耕区建设成西部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把西部牧区建设成为东部的生态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势必要开垦草地,扩大耕地,终因水源不足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答案 2.D 3.A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4~5题。降雨量(

4、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9强280.31131.2510.4520.64.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5.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

5、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 第4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同降雨强度下,流失泥沙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故D正确。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5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混交林地泥沙量较小,油松幼林地(单一树种)混沙量大,故①③正确。坡耕地泥沙量最大,不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故②错,荒草地与油松幼林地相比,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荒草地泥沙量小,故④

6、错。考查综合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答案 4.D 5.B6.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著名绿色工程示意图。兴建该工程最主要为了(  )。A.绿化美化环境B.保持水土C.减缓温室效应D.防风固沙解析 据图可知该工程位于沙漠的边缘,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答案 D读下图,完成7~9题。7.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8.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9

7、.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解析 第7题,考查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第8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9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答案 7.D 8.B 9.B读某区域1970年和20

8、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0~12题。10.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11.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