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6(人教版必修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6(人教版必修3)

ID:5913690

大小:1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8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6(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6(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6(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6(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6(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6(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怀远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学科导学案NO3主备人:唐辉审核:戚怀亮拟用时间:4月10日-4月17日课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学习目标(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5)描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第一课时三、学习过程学生预习思考“问题探讨”(一)神经调节的

2、结构基础和反射学生预习思考预习课本P16-17思考:1.概念:反射兴奋效应器神经调节由__________完成,其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反射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2.“思考与讨论”拓展阅读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脑和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神经中枢是指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高等动物和人某一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反射与感觉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

3、、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说明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具备这五个环节,缺任一环节反射将不能发生。感受器能接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产生兴奋,经传人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说明感觉的形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要有感受器,二要有传人神经,三是大脑皮层的有关感觉中枢(能对传人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产生感觉)。缺少三环节中的二环,将会导致感觉的丧失。如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或视神经受损,将导致失明。上述分析表明:参与反射和感觉形成的神经结构是不同的,而且反射的完成和感觉的形成过程也是不同的。例题1.有关反射弧的错误的表述是()A.反射弧是

4、反射的解剖学基础B.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反射将不能实现C.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遭到损伤不能形成感觉D.反射弧是指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例题2.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A.大小便失禁B.触觉完全丧失C.躯干冷温觉丧失D.躯干痛觉丧失练习:1.在反射弧中,能够对刺激起分析和综合作用的是()A.传人神经B.效应器  C.感受器D.神经中枢2.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

5、激          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3.半身不遂的原因之一是()A.脊髓从胸部折断                   B.脑干的上行传导束损伤C,对侧大脑半球躯体运动中枢损伤     D.小脑受到损伤4、某同学看见课桌上有一层灰,拿抹布抹课桌时,不小心手被钉子刺了一下,手臂快速收缩,在此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C.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

6、-传出神经----肌肉D.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学生预习P17-18并观察图2-1和2-2及下列资料神经纤维的传导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但是神经纤维都很细,做实验很困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实验方法:观察图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

7、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思考:1.为什么会存在膜电位?为什么又会

8、发生膜电位的变化?2.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3.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