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和大气污染.doc

臭氧层和大气污染.doc

ID:59133418

大小:2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2

臭氧层和大气污染.doc_第1页
臭氧层和大气污染.doc_第2页
臭氧层和大气污染.doc_第3页
臭氧层和大气污染.doc_第4页
臭氧层和大气污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臭氧层和大气污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书报告题目:臭氧层与大气污染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分数:臭氧层与大气污染班级:应用化学101姓名:沈丹学号:摘要:在过去20年里,非洲南部地表气温的升高或与南极洲上方的上层大气臭氧缺失有关,这是《自然—地球科学》上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26日召开发布会称,于26日晚结束的此轮重污染过程,共持续7天,时长创纪录,超过了去年1月份曾出现过的大范围重污染过程。关键词:臭氧层大气污染原因危害防治臭氧层(ozonelayer):是指平流层中臭氧集中的层次,极大值在20~25km高度上。臭氧是氧原子与氧分子在第三体(

2、N2、O2)参与下产生的,因高层大气中气体分子太稀少,低层大气中光离解的原子氧又太少,故只在平流层内形成了臭氧层。大气中臭氧含量极少,把铅直气柱内全部臭氧在标准条件下压缩,也不足0.45cm厚。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俗称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就重量而言,人为释放的CFCs和Halons的分子都比空气分子重,但这些化合物在对流层是化学惰性的,即使最活泼的大气组分—自由基对CFCs和Halons的氧化作用也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

3、因此它们在对流层十分稳定,不能通过一般的大气化学反应去除。经过一两年的时间,这些化合物会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流层分布均匀,然后主要在热带地区上空被大气环流带入到平流层,风又将它们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在平流层内混合均匀。    在平流层内,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CFCs和Halons分子发生解离,释放出高活性的原子态的氯和溴,氯和溴原子也是自由基。氯原子自由基和溴原子自由基就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它们对臭氧的破坏是以催化的方式进行的:Cl+O3→ClO+O2ClO+O→Cl+O2    溴原子自由基也是以同样的过程破坏臭氧,因

4、此,也是催化剂。据估算,一个氯原子自由基可以破坏104—105个臭氧分子,而由Halon释放的溴原子自由基对臭氧的破坏能力是氯原子的30—60倍。而且,氯原子自由基和溴原子自由基之间还存在协同作用,即二者同时存在时,破坏臭氧的能力要大于二者简单的加和。但是,上述的均相化学反应并不能解释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全部过程。深入的科学研究发现,臭氧洞的形成是有空气动力学过程参与的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所谓非均相,是指大气中除气态组分外,还有固相和液相的组分。人们对大气中存在云、雾和降雨等早已司空见惯,但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干燥寒冷,

5、空气稀薄,较少出现对流层这些天气现象。但在冬天,南极地区的温度极低,可以达到零下80oC,这样极端的低温造成两种非常重要的过程,一是极地的空气受冷下沉,形成一个强烈的西向环流,称为“极地涡旋”(PolarVortex)。该涡旋的重要作用是使南极空气与大气的其余部分隔离,从而使涡旋内部的大气成为一个巨大的反应器。另外,尽管南极空气十分干燥,极低的温度使该地区仍有成云过程,云滴的主要成分是三水合硝酸(HNO33H2O)和冰晶,称为极地平流层云(PolarStratosphericclouds)。    实际上,当CFCs和Halon

6、s进入平流层后,通常是以化学惰性的形态(ClONO2和HCl)而存在,并无原子态的活性氯和溴的释放。化学惰性的ClONO2和HCl在平流层云表面会发生以下化学反应:ClONO2+HCl→Cl2+HNO3ClONO2+H2O→HOCl+HNO3    生成的HNO3被保留在云滴相中。当云滴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将会沉降到对流层,与此同时也使HNO3从平流层去除,其结果是造成Cl2和HOCl等组分的不断积累。Cl2和HOCl是在紫外线照射下极易光解的分子,但在冬天南极的紫外光极少,Cl2和HOCl的光解机会很小。当春天来临时,阳光返回南

7、极地区,太阳辐射中的紫外射线使Cl2和HOCl开始发生大量的光解,产生前述的均相催化过程所需的大量的原子氯,从而造成严重的臭氧损耗。氯原子的催化过程可以解释所观测到的南极臭氧破坏的约70%,另外,氯原子和溴原子的协同机制可以解释大约20%。随后更多的太阳光到达南极,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气象条件发生变化,结果是南极涡旋逐渐消失,南极地区臭氧浓度极低的空气传输到地球的其他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造成全球范围的臭氧浓度下降。臭氧层破坏的后果: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紫外线对促进在皮肤上合成维生素D,对骨组织的生成、保护均起有益作用。但紫外线

8、(λ=200~400nm)中的紫外线B(λ=280~320nm)过量照射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免疫系统及白内障等眼的疾病。据估计平流层O3减少1%(即紫外线B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4%~6%。按现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计,死于皮肤癌的人每年大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