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28236
大小:1.92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1-30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动力机制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自我探究] 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提示]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目增多;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最重要的标志。二、城市化进程1.表现:城市
2、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图:2.差异[自我探究] 城市化速度最快阶段是不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时期?[提示] 不是。城市化中期阶段速度最快,城市化后期阶段水平最高。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3.生态城市(1)目的(2)目标[自我探究]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吗?[提示] 不一定。合理的城市化能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自我反馈』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②城市
3、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 ④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 A解析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化等,故①④正确,②错误;就业机会少应属于推力因素,③错误。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B.城市数目的多少C.城市占地面积的多少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答案 D解析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一般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4、的比重大小为主要衡量指标。3.每年的雨季我国许多城市遭遇暴雨侵袭,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堵塞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排水不畅 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答案 C解析 城市病主要指由于城市人口过多等原因导致的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堵塞,以及由于地面硬化而导致下渗减少,暴雨时地表径流量大大增加而形成城市内涝。『活动点拨』[教材P31读图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
5、区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P34活动][教材P35活动]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为英国最早,其次是美国,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印度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比巴西要早一点,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2.从城市化水平上看,目前两个发达国家均处在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巴西很明显处在中期加速阶段,印度由于城市化表现为“滞后城市化”的特点,所以可以判断其处于初期阶段。3.英美两个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减缓,巴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印度城市化水平缓慢提高。4.两个发达国家由于处在
6、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所以城市化将减速,随着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城市居民陆续向外迁移,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区向边缘区迁移,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两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扩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地下降。同时也会随着城市的发展,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5.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趋缓;发展中
7、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教材P37活动]1.例如,1995~2005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10%,年增长率为1%。按总人口13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1300万。2.过快的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3.合
8、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教材P38活动]模式优点缺点改进意见模式a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时更是如此城市内部开辟一些绿地模式b在模式a的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在城市中心建一些绿地模式c在模式b的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