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26626
大小:87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9-13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实验指导书(定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实验指导书主编:汤峰刘英中原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2004.6.6目录实验一、钢的热处理实验二、碳钢热处理后显微组织及性能实验三、钢的淬透性及组织分析实验四、钢渗碳后及渗碳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分析实验一钢的热处理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的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方法。 2、研究冷却条件与钢性能的关系。 3、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二、实验原理 钢的热处理就是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操作方法。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 热处理操作
2、中,正确地选择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这是热处理质量的保证。 1、加热温度 (1)退火加热温度亚共析完全退火加热温度是A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加热温度是Ac1+(20~30)℃。 (2)正火加热温度亚共析钢是Ac3+(30~50)℃;过共析钢是Accm+(30~50)℃。 (3)淬火加热温度亚共析钢是Ac3+(30~50)℃;过共析刚是Ac1+(30~50)℃。 (4)回火温度钢淬火后要回火。回火分为以下三类: a、低温回火(150℃~250℃)得到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降低淬火后的应力,减少钢的脆性。低温回
3、火常用于高碳钢切削刀具、量具和轴承等工件的处理。 b、中温回火(350℃~500℃)得到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目的是获得高的弹性极限,较好的韧性。主要用于中高碳钢弹簧的热处理。 C、高温回火(500℃~650℃)得到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目的是获得较高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的综合力学性能。通常把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主要用于中碳结构钢要求具有综合力学性能机械零件的热处理。 各种钢回火温度与硬度值之间的关系可从有关手册中查阅,也可采用以下经验公式估算回火温度。 T(℃)=200+K(60-HRC)式中K-系数,当回火后的硬度值>
4、30HRC时,K=11;<30HRC时,K=12。 HRC-所求的硬度值。 2、保温时间 为了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工件各部分温度一致,必须在淬火加热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通常将工件升温和保温的时间称为加热时间。 热处理的加热时间与工件的尺寸形状、加热设备及装炉量、装炉温度、钢的成分和原始组织等有关,具体的加热时间可从手册中查阅。实际工作中多根据经验估算加热时间。一般规定,在空气介质中,升到规定温度后的保温时间,碳钢按工作厚度每1mm需(1~1.5)min;合金钢需2min。在盐浴炉保温时间可缩短(1~20倍)。 3、冷却方法 退火一般采用随炉冷却。正
5、火多采用空冷。淬火冷却是关键工序,它直接影响钢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一方面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以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另一方面,在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的前提下又要尽量减缓冷却速度,以减少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为此,可根据C曲线,使淬火工件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区(650℃~550℃)快冷,而在较低的温度(300℃~100℃)冷却速度尽可能小些。 为了保证淬火效果,应合理选用冷却介质(如水、油等)和冷却方法(如双介质淬火、分级淬火等)。 三、实验步骤 1、按表16-3所列工艺条件进行各种热处理操作。全班分两组,每组一套试样(45钢试样8块、T1
6、2试样8块)。炉冷试样由实验室事先处理好。 钢号热处理工艺硬度值HRC或HRB换算为HBS或HV加热温度℃冷却方式回火温度℃123平均45860炉冷 空冷 油冷 水冷 水冷200 水冷400 水冷600 760水冷 T12760炉冷 空冷 油冷 水冷 水冷200 水冷400 水冷600 860水冷 2、将同一加热温度的45钢和T12钢试样,分别放入860℃和760℃的炉内加热,保温(15~20)
7、min后,分头进行水冷、油冷或空冷的热处理操作。 3、从两种加热温度的水冷试样中各取出三块45钢和T12钢试样,分别放入200℃、400℃、600℃的炉内进行回火,回火保温时间为30min。 4、淬火时,试样用钳子夹好,出炉、入水迅速,并不断在水中或油中搅动,以保证热处理质量。 5、热处理后的试样用砂纸磨去两端面氧化皮,然后测定硬度(HRB或HRC)。每个试样取三点,取平均值,并将数值填于表内。 6、每个同学必须抄下全班实验数据,以便独立分析。 四、实验报告 1、写出实验的目的及简要的实验原理。 2、列出全套硬度数据,并将HRC、HRB
8、值查表换算为HBS、HV值填入表中。 3、预计各种热处理后组织,并填入表中。 4、分析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