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2594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8
《园林害虫的治理对策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园林害虫的治理对策初探摘要:本文根据杨凌示范区农业污染的现状,结合城市园林害虫发生的特点,对园林害虫综合治理的策略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园林害虫治理对策IPM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渐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大中城市及城市化乡镇愈来愈重视城市的绿化工作,人均绿化面积也有所提高。园林绿化在带给人们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同时,在养护管理上为防治病虫害而施放化学农药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绿化面积越大,农药污染越严重,绿化地越接近居民,农药污染对居民的直接影响就越严重。因此,认清我国农药污染的现状及杨凌示范区农药污染的现状,了解城市园林
2、害虫的发生特点,探讨城市园林害虫的治理对策,以期达到既防治害虫对绿化植物的侵害又保护环境的目的意义十分重大。1、杨凌示范区城市农药污染严重杨凌目前还是个新兴的现代化小城市,鉴于古老大城市对环境污染严重而很难改变的现状,杨凌一开始就对这方面做了大量而着有成效的工作,所以不存在“三废”6的污染问题。但是,杨凌是个在原农田上扩建的小城市,周围被大面积农田所包围,虽然园林绿化面积不是很多,但也可以说是个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因为大量的农作物就起到了园林绿化作用。而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潜伏在我们面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投放量大。正
3、当病害综合防冶技术在国内外普遍提倡和推广,以尽量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的同时,杨凌示范区为防冶害虫的化学农药投放量却很惊人。如1999年由于气候的原因,无论是农作物还是园林植物病虫害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杨凌示范区仅农作物为防冶病虫害用化学农药量达6吨,园林植物用量达0.4吨,还有相当面积的蔬菜地常年用药量不在计算之列,这其中有机磷农药占71.9%,生物农药不足1%。(2)农药施用技术水平低,这是农药施用的一个通病,目前杨凌示范区无论是园林系统还是农业系统每年有90%以上的农药是用高压喷雾的方法实施。将这些化学农药喷洒在居民集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居住区的园林植物上或
4、是距城市非常近的农作物上,这种单一的喷雾施用方法,喷洒在虫体及植物上的药剂常常不足10%(其中真正起到防冶效果的不足2%)。其余90%左右的药液流失到地面或挥发到空气中,弥漫整个城市,污染了城市环境,破坏了原本就很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害虫抗药性也明显增强,从而造成了害虫越冶越多,农药越用越浓的恶性循环,防冶成本逐渐增大,防冶效果越来越差,对城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3)农药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由于城市中街道纵横,高楼林立,所以静风率一般年均高达30%—650%,因而大气污染系数大,稀释能力弱。现代有机合成农药不仅具有较高的挥发度,且多为高度脂
5、溶性品种。农药除了从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以外,还能从健康皮肤侵入人体。防冶病虫害喷洒农药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至仲秋之间,由于气候炎热,人们身体裸露部分较多,外出活动频繁,因此时时刻刻都有微量农药经呼吸道和皮肤潜入体内。研究表明,农药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通过长期农药所引起的细微效应是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也是无法避免的。2、杨凌示范区园林害虫的发生特点据有关资料查明,我区园林植物害虫近50种,造成危害的优势种有近7—8种。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植物因遭受多种害虫的严重危害,或叶片被吃光,或叶片被害脱落,或嫩梢扭曲呈畸形而停止生长,或枝枯叶落而秃顶,或树干被蛀成千疮百孔被
6、风折断,或成片草坪死亡。长期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园林病虫害全部都是从农林生态系统带进去的,这些害虫的生理学、生态学及防冶方法等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大都已有详细的研究,园林害虫防冶可以直接引用这些方法和技术,没有必要再进行研究,然而园林害虫的发生除一般规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值得去探索。(1)就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的气象因素而方:由于受城市“热岛效应”6的影响,园林生态系统比农林生态系统的气温高,空气干燥,常处于无风或微风状态,因此不仅会影响昆虫的生长速度,也足可以改变害虫的生活周期,同时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对害虫的天敌也有相应的影响。H2SO2,HF对蚜虫、介壳虫和粉
7、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繁殖有刺激增强作用,汽车尾气中的含铅微粒积累在植物组织中对天敌的杀伤作用往往大于对植物性害虫;街道上的尘埃覆盖在行道树的叶片、枝杆上既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阻碍了寄生蜂在寄主植物体表的产卵活动。(1)就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而言:园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相对稀少、结构单一、物种丰度低、落叶很快被清扫干净而不能进入生态系统循环;天敌系统脆弱、稳定程度差、微生物常常处于抑制状态。园林害虫经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长期适应,必然在生物学特征以至生理生态上形成不同程度的变异,在行为习惯和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都与农林生态系统中的昆虫有所不同。(2)人为活动因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