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

ID:5910821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8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_第1页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_第2页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_第3页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_第4页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姓名------------学院-------班---级摘要:一直以来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人们。健康在人们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中草药的认识进一步增加。我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也日益加深,对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更是加大了他们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其中吴茱萸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吴茱萸的主治:高血压,呕吐,反胃吞酸等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故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特对其进行阐述。概述:吴茱萸(学名Tetradiumruticarpum,原名Euodiaru

2、ticarpa),其属于双子叶被子植物,无患子目檀香科吴茱萸属吴茱萸种。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等症。李时珍云:“茱萸二字意未详。”陈藏器云:“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所以有吴地之名也。”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

3、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蓇葖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正文:1.药性与药理作用:1.1归经:肝、胃、脾、大肠、肾经。辛,苦,热,有小毒。1.2化学成分:顺式-5,8-十四碳二烯酸,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吴茱萸烯、罗勒烯、月桂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还含吴茱萸酸,吴

4、茱萸碱,吴茱萸内碱,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吴茱萸苦素等【11】。1.3药理:1.3.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①强心作用②升压作用③可以预防晚期失血式休克,有加速血栓形成和良好的止血作用④对球结膜循环有影响⑤加速血栓形成和止血。1.3.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主要是①抗胃溃疡②对胃液分泌和对胃的运动有影响,还可以止泻③保肝利胆短期促进胆汁的分泌作用。研究表明: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水煎剂还具有抗盐酸性胃溃疡和

5、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对水浸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溃疡有抑制形成的倾向.1.3.3抗病原微生物与杀虫作用,特别是对霍乱弧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3.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延迟痛觉反应时间,延长刺痛反应的潜伏期,主要为镇痛作用,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1.3.4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有收缩作用。吴茱萸中的拟交感成分对羟福林有松弛离体子宫作用,除去拟交感成分的残存液则兴奋大鼠子宫并可对抗对羟福林的松弛作用.其兴奋子宫的成分为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芸香胺.去氢吴茱萸碱可

6、能为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其兴奋子宫作用能被二甲基麦角新碱阻断而不能被阿托品阻断.1.4使用禁忌不宜多服,久服。阴虚火旺者禁服。《本草经集注》:“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孙思邈:“多食伤神,令人起伏气,咽喉不通。”《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於肠胃者,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处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干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症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

7、人,发所咸忌。”1.5应用配伍: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本品辛香性热,气味俱厚,长于温脾胃,散寒热,降逆气,止疼痛,故常用于寒凝湿滞所致腕腹冷痛。呕吐吞酸,泻痢霍乱转筋等症。凡脾胃虚寒,腕腹冷痛者,多与干姜桂心白术人参等配伍,以温中散寒止痛。凡肝胃不和,呕吐吞酸偏寒等症可与干姜半夏等温中药同用。或与黄连,半夏配伍。凡脾胃虚寒,五更泄泻者,可与补骨脂肉豆蔻等配伍。暖肝止痛本品辛热下行,最能暖肝肾,散寒逆温经脉,止疼痛。故常用于厥阴头痛,肋痛,寒疝腹泻。脚气肿痛,痛经等症、凡肝胃虚寒,降逆止痛,多与人参,生姜,大枣配用以温

8、肝暖胃,如《伤寒论》吴茱萸汤。凡下焦寒湿所致疝气腹痛者,可与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医方集解》导气汤。凡寒湿脚气肿痛,则上冲入腹昏闷者,可与木瓜槟榔为伍。以散寒除湿。如茱萸木瓜汤。此外,本品能导热下行,与地龙研末醋调外敷足心,可治口疮及咽痛。如《朱氏集验方》茱萸散。以乌贼骨,硫磺研末外掺,可治皮肤湿疹。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吴茱萸散。同时本品又有杀虫之能,与驱虫药同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