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080471
大小:3.48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0-10-29
《跌水景观设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水景的设计形式第三节跌水景观设计一、概述(一)定义1、跌水:跌落的水,由于地形突然的高差变化而产生的水流现象。2、瀑布:地形较大的落差变化,使平面的水流呈现直落或斜落的立面水流。3、叠水:地形呈阶梯状的落差和地貌的凹凸变化,使水流呈现层叠流落而成水流现象(二)跌水景观的功能1、跌落的水携带空气中大量的氧进入河流,给水流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2、飞溅的水花增加了空气湿度,过滤空气中的尘埃。3、可视、可听,具有独特的景观效果。(三)跌水景观的形式种类1、水立面形式:线状、点状、帘状、片状、散落状2、落水方式:直落、飞落、叠落
2、、滑落3、跌落形式:直接入水式、溅落入水式(四)不同形式的形成原因1、地形的落差决定瀑布形成的高低和水声。2、地貌的凹凸决定瀑布流落的形状。3、水流量的多少决定瀑布落水的形式。4、出水口的大小决定瀑布规模的宽窄。二、跌水景观的设计要素1、蓄容蓄容水流的流量在1m3/s左右的瀑布可行成帘状,片状,和散落状;当仅有0.1m3/s的水流时,则呈现线状、点状。蓄容分上下两个部位----底池蓄水和堰顶蓄水2、出水口(1)隐蔽式:将出水口隐藏在景观环境之中,让水流呈现自然瀑布的形状。(2)外露式:将出水口突显于景观之外,形成明显的人工瀑布造型。(3)单点式
3、:水流从单一出口跌落,形成单体瀑布。(4)多点式:出水口以多点或阵列的方式布局,形成规模较大的瀑布景观。3、瀑布水面通过控制背景的凹凸肌理加强水面的细节表现,形成造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瀑布景观。三、叠水景观形式1、叠水景观以水立面的变化为主要的表现形式。2、叠水的形式(1)水帘水帘是由较大的落差和较宽水流面形成的叠水,控制水流量与出水口的形状将得到不同的水帘形态。(2)洒落流量较小的叠水,在较低水压下呈点状或线状跌落。(3)涌流涌流是有多层蓄水池不断被注满涌溢而出形成,水流量较大,叠水面呈面状跌落。果。(4)管流由外露式出水管以多种陈列方式形成叠
4、水,水流呈线状。(5)壁流流水顺池壁流下,水面可随池壁呈多角度流落。(6)阶梯式由多层阶梯造型构成叠水景观。(7)塔式多层蓄水池由上至下,由小到大,呈环状倾流而下。(8)错落式蓄水池错落排列,水流从多个方位流出,呈现丰富的视觉效赖特的流水别墅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然而当你站在人工石面阳台上,而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
5、围时对于内部空间或许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因为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间——崖隘。赖特对于国际形式主义空谈机能主义的态度,浓缩地表现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楼梯。这个著名的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不住地一再流连其间。溢流及泄流四、跌水景观设计原则1、蓄容与跌流的形式关系(1)跌水景观中,蓄水与流水是形成跌水的主要因素。蓄水以平面化的形象表现,流水以立面化形态呈现。(2)蓄容水面与立面流水的尺度关系上。在设计跌水的立面与平面效果时,应根据景观环境的总体关系思考相互间的比例尺度,
6、分清主次。如以平面水体为主,立面水景的尺度设置应相对较小;若以立面为主,平面水景尺度应相对较小。蓄水分底池蓄水和堰顶蓄水:堰顶往往在跌水景观的顶部,水平面往往高于视线;底池通常设置在水景的底部,水平面低于视线,可视面大。因而跌水景观立面与平面的比例关系,主要体现在视线;底池通常设置在水景的底部,水平面低于视线,可视面大。因而跌水景观立面与平面的比例关系,主要体现在视线以下的蓄容水面与立面流水的尺度关系上。池面过小,跌流过大,容易产生空间局促、水花飞溅、地面湿滑的不良影响;反之,则造成水面占地过大、跌水效果隐弱、水景形式呆板等现象。2、跌水景观与
7、环境(1)观景道路在游玩路径上应从安全和观景需要两方面考虑。道路设置要根据景观优势条件对水体、坡地、岸线、绿地采取不同方式的铺装。处理方式有:设置隔水通道、高于水面的汀步石、篦水阶梯、防腐木道路和高于水面的滨水栈道等。道路铺设材料应选用表面粗糙、防滑的材料。(2)设置近水、亲水条件(3)生态作用可充分利用跌水对环境湿度的调节作用、水中的含氧量与不同落差的水流特征,结合场地景观条件和养殖、灌溉等生产性景观进行有效作用。3、安全与环保(1)跌水人工跌水应控制池底水面与池岸的关系、池岸与地面的关系,并限制池水的深度,可进入的池内深度一般限制为300m
8、m~500mm,堰顶蓄水池通常不设置人为活动区域。(2)环保因素1)控制人工跌水景观规模,以较高频率更新水质,将更换的水用于绿地灌溉,有效控制运行成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