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pdf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pdf

ID:59054715

大小:53.9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9-14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pdf_第4页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班级:0903学号:310906010318姓名:刘松辉1/9生物活性玻璃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活性玻璃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7年11月使用生物活性玻璃植骨加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2例(26足)。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按Maryland足部系统法,优15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为88.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高生物活性材料。应用生物活性玻璃植骨治疗跟

2、骨关节内骨折,对加快骨折愈合,防止跟骨塌陷,预防创伤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跟骨骨折;内固定;植骨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约75%累及距下关节[1]。治疗方法上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影像学技术及其内固定器材的发展,多数学者主张对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从而恢复跟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并重建跟骨形态,避免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7年11月,采用生物活性玻璃填充植骨加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22例(26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

3、例(26足),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岁。左侧6例,右侧12例,双侧42/9例。伤因:坠落伤17例,交通伤5例。合并脑外伤、腹部外伤1例,腰椎骨折4例,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同侧踝部骨折1例,同侧胫骨平台骨折1例,同侧Colles骨折1例。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和CT检查,骨折按Sanders分型[3]分类:Ⅱ型3足,Ⅲ型18足,Ⅳ型5足。1.2治疗方法患者均在伤后3~14d内择期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手术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采用无牵拉技术敞开暴露,即用3枚克氏针分别插入腓骨远端,距骨和骰骨,将其弯曲牵开切口皮瓣,暴露骨

4、折端和距下关节。术中保护腓肠神经,分别用斯氏针、骨膜剥离子撬拨复位距下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跟骨的长度、高度和宽度。关节复位后行生物活性玻璃填充被压缩的空隙,填充满意后,再用重建钢板塑形后置于跟骨外侧牢固固定。1.3术后处理术后均抬高患肢,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2~3d,术后24h即开始足趾的被动运动,48h开始足趾和踝关节的主动运动。术后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半负重和完全负重行走的时间。2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X线摄片检查,术后伤足跟骨的Bhler角、Gissane角、长度、高度和宽度均基本恢复。本组22例获得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

5、访,功能恢复采用Maryland[3]足部评分标准评定,包括疼痛、功能两个方面,功能评定包括步3/9态、稳定性、是否需要扶拐、跛行、穿鞋、上楼梯、对不平路面的适应、外观、关节功能。该标准总分为100分,其中优为90~100分,良为75~89分,可为50~74分,差为50分以下。本组:优15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为88.5%。并发症:1例发生皮肤切口部分坏死,2例发生切口渗液,均在换药后愈合。3讨论跟骨是人体中最大的跗骨,在人体负重和行走中起重要作用。跟骨是内外侧纵弓的共同后壁,其上部具有前、中、后三个关节面,与距骨构成距下关节,维持距下关节运动和力学的稳定,其中后关节面的面

6、积最大,承受大部分体重。跟骨的正常形态既是维持足弓形态及其稳定的重要条件,又是保证跨踝关节的小腿肌肉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压缩所致,骨折多为粉碎性,坠落高度大于3.4m者容易引起并发症[4]。跟骨骨折后的跟骨长度缩短,宽度增加,高度下降,距下关节不平整,Bhler角减小、消失或反角,Gissane角缩小或增大,导致足弓塌陷,影响足的力学强度,且可形成创伤性扁平足。跟骨上部的三个关节面之间正常关系的丧失、关节面的不平整和移位必将引起距下关节受力和运动的改变,终将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因此,解剖复位、恢复跟骨正常形态、重建距下关节是治疗跟骨骨折的关键[5]。

7、跟骨主要由松质骨构成,仅在后关节面前下方及其跟骨结节后下方的骨皮质稍厚,约1~2mm,其他部位骨皮质极薄[6]。4/9受伤时易发生压缩性骨折,导致关节面台阶样移位。手术恢复距下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后,跟骨骨折处往往出现大小不一且不规则的空腔,若单纯行内固定,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和稳定往往难以维持,载荷后极易导致再塌陷。因此,对这类骨折目前主张术中用移植骨填充植骨,以防止再塌陷[7]。常用填充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冻干骨和人工骨等。自体骨效果最好,但是自体骨的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