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研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为开.ppt

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研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为开.ppt

ID:59040131

大小:238.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10-29

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研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为开.ppt_第1页
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研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为开.ppt_第2页
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研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为开.ppt_第3页
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研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为开.ppt_第4页
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研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为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研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为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的:研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为开采提出依据。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1)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地下水资源数量。(2)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3)评价、预测在长期开发利用地下水后是否会引起不良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4)分析是否需要采用人工补给地下水源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5)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工农业发展规划,选择最优开发地区和最佳开采方案。第一节地下水资源特征具有很多特点和某些优越性。地下水的水质好,地下水分布广,并常年埋藏于地下,所以与地表水相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

2、有不同的特点。地下水资源特征可概括为:系统性宝贵性可恢复性、复杂性。一、系统性含水岩体按空隙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三种。无论空隙的形式是那一种,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相互连通,构成一个系统。二、可恢复性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地下水系统,凡可作为永久性供水水源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有足够的补给来源,第二是含水系统要有和取水量适应的储水能力。二者缺一必然造成持续供水的困难。三、宝贵性能够滤去杂质和细菌,达到自然净化。分布上,山区和平原广泛分布,使地下水和地表水在空间分布上互为补充,使各地的供水条件趋于均衡,

3、使自然界总的供水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时间上的调节作用,不但供给了非降水季节的水源,而且是构成地表水流枯水流量的主要成分。四、复杂性资源形成过程与分布情况无法直接从地面观察。其一是地下水本身的变化不能直接观察。其二是增加了勘查工作的复杂性。而勘查工作的复杂性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地表观察或一定的地下资料推断地下情况来布置勘探工作时,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断者对当地情况熟悉的程度和他本人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勘查应取得地下水水量评价所需的两类资料,一是边界条件,一是各种有关参数。第二节地下水资源分类《供水水文

4、地质勘察规范》中提出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分类由补给量、消耗量和贮存量组成。一、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补给量:指单位时间内汇入含水层的水量。天然补给量组成:开采补给量人工补给量(一)天然补给量天然补给量:指天然条件下进入含水层中的水量。按补给水进入的方向,分为垂向补给侧向补给(二)开采补给量开采补给量(补充补给量):指开采条件下,除天然补给量外,尚能夺取的额外补给量。常见的有下述几种情况。1.夺取地表水的补充量。2.夺取相邻含水层的补充量。3.夺取开采地段以外的补充量。4.夺取消耗补充量。(三)人工补给量人工回灌补灌溉水渗漏补给灌溉水

5、渗漏补给分为两种情况:渠系渗漏田间渗漏二、消耗量消耗量:指单位时间内,从含水层中排出的水量。划分为:天然消耗量  人为消耗量(一)天然消耗量含水层下游边界地下水的流出量;潜水蒸发量;泉水溢出量;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量;越流量。(二)人为消耗量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地下水消耗量。包括实际开采量和允许开采量(可开采量)。1.实际开采量:2.允许开采量:在单位时间内,从含水层中开采的水量,并在开采期间能满足如下要求:1)各取水点及区域动水位在设计范围内,总的出水量不减少。2)水质、水温的变化保持在允许范围内。3)不发生地面沉降、塌陷等

6、不良工程地质问题。4)不影响邻近水源地的正常开采。在计算允许开采量之前首要任务是收集资料。资料包括:(1)水文资料;工作区内各个测站的历时水位、流量。(2)气象资料;以蒸发和降水量为主,确定入渗系数。(3)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以搞清地质构造为主,确定计算区的边界条件,含水层埋藏条件、岩性、厚度以及水位、水质、水量。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确定计算区起始条件、水文地质参数。根据已有的资料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案。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验证。三、贮存量贮存量:地下水循环中,贮存在含水层中的水量。分为,容积贮存量;弹性

7、贮存量。贮存量又可按是否参与天然条件下的水的转换分:(一)可变贮存量(又称调节储量)可变贮存量:指潜水含水层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重力水体积。(二)不变贮存量不变贮存量(永久储量或静储量):指在可变贮存量临界面以下的不变重力水量。可变储存量、径流量和不变储存量第三节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一、补给量的计算(一)垂直补给量的计算:1.降水入渗补给量Qr——降水入渗量,m3/a;P——降水量,m/a;A——含水层分布面积,m2;α——降水入渗系数。2.越流补给量的计算:式中:Qm——越流补给量,m3/d或m3/a;A——越流补给面积,

8、m2;∆h——开采层与补给层之间的水位差,m;Km——开采层与补给层之间的弱透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m/d或m/a,m’——弱透水层厚度,m。3.灌溉水入渗补给量:(1)灌溉渠系渗漏补给量:采用入渗补给系数法确定:Qq——渠系渗漏补给量,m3/d或m3/a;η——渠系有效利用系数;Qd——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