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姓名:一、用“心”组词后填空,不能重复。(4分)姑娘瞧着经过()挑选的海螺都成了一般大小,()地笑了。能够把海螺卖出去,上学费用也不用愁了,母亲也多了()。这时,她瞧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的微笑。二、填成语(8分)爸爸就是个(有学问)的人,她(瞧书多),常常(瞧书快),读书甚至使她(不吃不休息)。三、用一个字写出下列成语的共同点(10分)肃然无声悄无声息万籁俱寂鸦雀无声()极目远眺屏息凝视东张西望亲眼目睹()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畅所欲言自言自语()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灵光乍现()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眉开眼笑笑逐颜开()四、
2、猜谜语。(12分)1、星出日落。(字一)()2、一百减一不等于九十九。(字一)()3、仙人无踪影。(字一)()4、田中有,地边有,河边没有。(字一)()5、抛弃一点(字一)()6、今有古没有,您有我没有,她们每个人都有。(字一)()7、一横二直又三点(字一)()8、万紫千红开满园。(水浒人名一)()9、春去三日二人归(字一)()10、有兄妹无儿女(字一)()11、一个没手没脚,—个有腿有角;没水没脚靠水养,有腿有角吃草长靠水养的眼不闭,吃草长的胡子长。(字一)()12、留下一片心(字一)()五、用线将诗题、诗句、作者连起来(10分)《春晓》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回乡
3、偶书》杜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小池》柳宗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草》孟浩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山行》贺知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绝句》杨万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江雪》白居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游园不值》苏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渔歌子》叶绍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惠崇春江晚景》张志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七、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0分)1、本就是同根生,()。2、(),留取丹心照汗青。3、谁言寸草心,()。4、(),一枝红杏出墙来。5、百川东到海,()。6、(),西出阳关无故人。7、但愿人
4、长久,()。8、(),不教湖马度阴山。9、国破山河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10、(),烟花三月下扬州。七、清朝大臣与坤请大学者纪晓岚为她竹林环绕的花园题字,纪晓岚略加思忖,题了“竹苞”二字。一天,乾隆驾到,瞧着“竹苞”题额大笑起来:“这就是纪晓岚骂人的话,竟然不知!”“竹苞”的意思就是说:(个个草包)。(3分)八、对联: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这副对联中的闲人指()人,贤人指()人,盗者指()人,道者指()人。这副对联的妙处就是利用了汉字中具有字的特点。(5分)九、一哭一笑。(6分)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
5、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就是为什么?哭:笑:十、古文阅读。(7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这篇短文的题目就是《》。(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去——及——3、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就是什么?(2分)4、一个小孩认为太阳离人近,就是因为;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离人近,就是因为。(2分)
6、十一、把课文的主人公、书名以及作者连线。(10分)安利柯皮皮鲁总动员安徒生皮诺曹大林与小林张天翼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阿米契斯皮皮鲁安徒生童话郑渊洁唧唧爱的教育卡洛科洛迪十二、请写出下列成语的主要人物(6分)退避三舍()望梅止渴()按图索骥()指鹿为马()高山流水()不学无术()四年级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测试卷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_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1、《一千零一夜》就是宰相女儿山鲁佐德给国王山鲁亚尔讲的1001个故事--------()2、《豌豆上的公主》选自名著《一千零一夜》--------------------------
7、------()3、《狐狸与乌鸦》中的狐狸极力赞美乌鸦,其实就是为了骗取乌鸦嘴里的肉-----()4、《天鹅、梭鱼与大虾》告诉我们如果人心不齐,那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5、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是夏朝,夏朝的开国之君就是大禹-------------------()6、《丑小鸭》就是安徒生写的童话-----------------------------------------()7、司马光与她的著作《史记》在史学上、文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