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性能及其测定ppt课件.ppt

粉末性能及其测定ppt课件.ppt

ID:59008467

大小:367.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9-26

粉末性能及其测定ppt课件.ppt_第1页
粉末性能及其测定ppt课件.ppt_第2页
粉末性能及其测定ppt课件.ppt_第3页
粉末性能及其测定ppt课件.ppt_第4页
粉末性能及其测定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粉末性能及其测定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粉末性能及其测定1.粉末颗粒 一次颗粒,二次颗粒二次颗粒是一次颗粒的聚合体是一种机械结合体,结合强度不大,可通过研磨,擦碎等方法或液体中的超声波震动破碎.一次颗粒的作用二次颗粒的作用2.粉末表面状态3.粉末性能 (1)单颗粒性质1)由粉末材质决定:结构、密度、熔点、塑性、弹性、电磁等;2)由生产工艺决定:粒度、形状、有效密度、表面状态、晶粒结构、晶体缺陷、表面吸附、氧化膜等;(2)粉末体性质除了单颗粒性质外,粉末体的性质还有:平均粒度、粒度组成、比表面、松装密度、摇实密度、流动性等;3.粉末颗粒形状颗粒形状与粉末生产方法的关系颗粒形状粉末生产方法颗粒形状粉末生产方法球形近球形片

2、状多角形气相沉积,液相沉积气体雾化,置换塑性金属机械研磨机械粉碎树枝状多孔海棉状碟状不规则形状水溶液电解金属氧化物还原金属旋涡研磨水雾化,机械粉碎,化学沉淀粉末形貌和形状的观察方法与放大倍率显微镜种类分辨能力δ,nm有效倍率M光学显微镜δ最高=200δ一般=4001500750投射电镜δ最高=0.15δ一般=0.52X1062X105扫描电镜δ最高=3δ一般=301X1051X104粉末颗粒形状因子非规则形状描叙方法lbt1)延伸度n=l/b;2)扁平度m=b/t;3)齐格指数延伸度/扁平度=l/b/b/t=lt/b2;4)球形度等效球体表面积与实际表面积之比5)圆形度等效圆周长与实际

3、投影周长之比6)粗糙度球形度倒数称粗糙度形状因子和比形状因子表面形状因子和体积形状因子直径为d的均匀球体,表面积为S=πd2,V=π/6•d3,其中π和π/6就称为表面形状因子和体积形状因子;比形状因子如投影直径为da则实际的面积和体积分别为:S=fda2,V=Kda3,f,K即为实际的形状因子,f/K为比形状因子。标准球体的比形状因子为6,而实际的比形状因子均大于6,差值越大说明形状越复杂。形状因子的测试与计算体积形状因子表面形状因子V=m/nd比f=s/da2V=Kda3m/nd比=Kda3K=m/nd比da3m-粉末质量n-粉末个数d比-比重瓶密度某些金属粉末的形状因子和比形状因

4、子粉末名称颗粒形状fKf/K雾化锡粉不锈钢粉钨粉铝粉铝-镁合金粉电解铜粉电解铁粉铝箔球形近球形多角形不规则角形长球形多角形树枝状细长不规则薄片状π(3.14)2.902.653.372.752.672.322.721.60π/K(0.524)0.40.360.450.320.250.180.150.026.07.37.47.58.610.712.918.280.0颗粒密度1)真密度粉末固体密度2)有效密度包括闭孔在内的粉末密度有效密度的测量:比重瓶法测量方法F1-比重瓶质量F2-比重瓶加粉末的质量F3-比重瓶加粉末加充填液体后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比重瓶规定的容积ρ比-有效密度(3

5、)显微硬度3.工艺性能:松装密度,振实密度,流动性,压缩性,成形性粉末树脂粉末镶嵌试样影响粉末工艺性能的因素:颗粒密度,表面状况,粒度,粒度分布,形状颗粒形状松装密度g/cm2振实密度g/cm2松装时孔隙度,%片状不规则形状球状0.42.34.50.73.145.395.574.249.4三种颗粒形状不同的铜粉的密度钨粉平均粒度对松装密度的影响费歇尔平均粒度μm松装密度g/cm2费歇尔平均粒度μm松装密度g/cm21.202.473.882.162.523.676.58264.4010.20粉末粒度及其测定粒度和粒度组成粒度一般指粉末的平均粒径,粒度组成指组成粉末体的不同粒径粉末粒度级

6、别的划分级别平均粒径范围μm级别平均粒径范围μm粗粉中粉细粉150-50040-15010-40极细粉超细粉纳米0.5-1.0<0.1<0.01粒径基准对于不规则粉末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粒径:(1)几何学粒径由投影取其平均值,然后获得各种几何学平均粒径:1)二轴平均径½(l+b)2)三轴平均径1/3(l+b+t)3)几何平均径(2lb+2bt+2tl)1/2/64)体积平均径3lbt/(lb+bt+tl)(2)当量粒径de利用沉降法测得的粒径,其物理意义是被测粉末具有同质球形粒子的直径(3)比表面粒径dsp由比表面测试法获得比表面积,然后换算成球形颗粒的直径;(4)衍射粒径dsc由光

7、波衍射测得的粒径粒度分布粒度分布基准(1)个数基准分布;(2)长度基准分布(3)面积基准分布(4)质量基准分布2468101214d,μm频度分布曲线25020015010050ni2468101214d,μm累积分布曲线10080604020累计百分数,%测量1测量法粒度测量主要方法粒径基准方法名称测量范围,μm粒度分布基准几何学粒径筛分析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阻(库尔特记数器)40500-0.210-0.01500-0.5质量分布个数分布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