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软化水的设计培训讲座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软化水设计指导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第三条锅炉及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修理、改造的单位,锅炉及水处理药剂、树脂的生产单位,锅炉房设计单位,锅炉水质监测单位、锅炉水处理技术服务单位及锅炉清洗单位必须认真执行本规则。第九条锅炉水处理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不应以化学清洗代替正常的水处理工作。第十条生产锅炉水处理设备、药剂和树脂的单位,须取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安全监察结构注册登记后,才能生产。第十一条未经注册登记的锅炉水处理设备、药剂和树脂,不得生产、销售、安装和使用。第十四条锅炉水处理设备出厂时,至少应提供下列资料:1.水处理设备图样(总图、管道系统图等);2.设计计
2、算书;3.产品质量证明书;4.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5.注册登记证书复印件。第三十六条对违反本规则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安全监察机构有权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进,暂扣直至吊销资格(对持证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理。离子交换树脂内部结构离子交换树脂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高分子骨架由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如交联的聚苯烯、聚丙烯酸等;离子交换基团它连在高分子骨架上,带有可交换的离子(称为反离子)的离子官能团[如-SO3Na、-COOH、-N(CH3)3Cl]等,或带有极性的非离子型官能团[如-N(CH3)2、-N(CH3)H等];孔它是在干态和湿态的离子交换树脂中都存在的高分子结
3、构中的孔(凝胶孔)和高分子结构之间的孔(毛细孔)。离子交换树脂的内部结构如下图中的左图所示,离子交换基团的结构如下图的右图所示。钠离子交换软化原理及特性:钠离子交换软化处理的原理是:将原水通过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使水中的硬度成份Ca²+,Mg²+与树脂中的Na#相交换从而吸附水中的Ca²#,Mg²#使水得到软化。如以Raa代表钠型树脂其交换,再生过程如下:2RNa+Ca²#=R2Ca+2Na#R2Ca+2NaCl=2RNa+CaCl2除去水中的硬度碱度不变TDS变化不大氯根有所增加•PH(PotentialofHydrogen)值PH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4、PH以0到14的尺标度量,以7.0为中点或中和点。PH值尺标01234567891011121314酸性中性碱性观察上面坐标,我们可得出结论:6.0比中性仅“酸性略强”,但考虑到上面的科学定义,PH每下降一个整数,溶液的酸度增加10倍。因此PH4.0的酸性是PH7.0的1000倍;反之,PH10.0的碱性是PH7.0的1000倍。总溶解固体(TOTALDISSOLVEDSOLIDS,TDS)溶解于水中的所有矿物质总体称作总溶解固体(TDS)。TDS可通过加各种阳离子或各种阴离子求得(阳离子和阴离子配对数)。例如:钙=21GPG(359.1mg/l)氯=16GPG(237.6mg/l)镁=9G
5、PG(153.9mg/l)硫酸根=4GPG(68.4mg/l)钠=13GPG(222.3mg/l)碳酸根=23GPG(393.3mg/l)总阳离子=43GPG(735.3mg/l)总阴离子=43GPG(735.3mg/l)总溶解固体(TDS)=43GPG(735.3mg/l)注意:TDS,总阳离子数和总阴离子数必须相等。溶解固体总量的90%以上是以下六种矿物质:阳离子:Ca,Mg,Na阴离子:Cl,SO4,CO3注:Ca和Mg是两种硬性矿物质的主要离子。GPG---加仑/格令水质分析测试内容包括:PH,TDS,总硬度和铁含量及类型铁含量(IRON)铁约占地壳的5%,也是最常见的水问题之一。当
6、铁暴露于空气、热或氯气中时,从相对无害的二价状态转变到令人讨厌的三价状态:FeO+2H2CO3→Fe(HCO3)2+H2O4Fe(HCO3)2+O2+2H2O→4Fe(OH)3+8CO2当铁与某些嗜铁细菌一起存在时,问题变得更为严重,细菌消耗铁以维持生命,最终死亡,留下淤渣可堵塞水管和阀门。三种主要嗜铁细菌:Gallionella(盖氏铁柄杆菌属)Crenothrix(铁细菌属)Leptothrix(汗毛菌属)•锰锰是一种稀有的金属,它的性能与铁无论是化学上还是物理上都非常相似。锰通过与铁类似的反应进入水中,并以或多或少类似的方式被氧化:MnO+2H2CO3→Mn(HCO3)2+H2OMn+
7、2+O2+2H2O→2MnO2+4H+二氧化锰(MnO2)在低达0.05PPM(0.05mg/L)的水平上就会引起黑色玷污。情况既然如此,可以想象一下,2PPM(2mg/L)的浓度将会怎样。铁含量硬度值(HARDNESS)1)水在大气中凝聚,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弱酸H2O+CO2→H2CO32)该酸随雨落地,流过土壤到达岩床,溶解石灰、中和,同时变硬H2CO3+CaCO3→Ca(HCO3)2H2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