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建模ppt课件.ppt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建模ppt课件.ppt

ID:58998140

大小:726.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20-09-27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建模ppt课件.ppt_第1页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建模ppt课件.ppt_第2页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建模ppt课件.ppt_第3页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建模ppt课件.ppt_第4页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建模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建模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过程建模*基本概念*单容对象的数学模型*多容对象的数学模型*实验建模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对象输入输出描述调节器调节阀测量变送y(t)x(t)e(t)u(t)q(t)z(t)+-二、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1、静态特性描述对象输出量与对象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用放出系数K表示。OxyOxyK2、动态特性描述对象在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时间常数用T表示,T表征对象物理量变化的速率。Oty三、物料平衡与能量平衡在静态情况下,单位时间流出过程的物料(能量)等于流入过程的物料(能量)在动态情况下,单位时间流入过程的物料(能量)与流出过程的物料(能量)之差等于过程物料(能量

2、)儲存量的变化率。四、自衡对象与无自衡对象四、自衡对象与无自衡对象自衡对象:在扰动作用下,过程平衡状态被破坏后,不需人工或仪表干预,自身能建立新的平衡状态。无自衡对象:在扰动作用下,过程平衡状态被破坏后,自身不能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五、建模途径1机理建模2实验建模3其它方法六、建模目的控制系统设计与参数整定;2控制系统仿真研究。第二节单容对象的数学模型单容对象:单个储存容器一,自衡单容对象1.无滞后单容对象例1设液位对象如所示。图中:Q1:液体流入量,对象的输入量Q2:液体流出量h:液位,对象的输出量R1,R2为液阻A:液箱底面积,容量系数R1R2AhQ1Q2数学模型:取增量

3、:消取中间变量得微分方程:或其中:为时间常数,为放大系数。R1R2AhQ1Q2用传递函数表示:设H(S)=L[△h],Q1(S)=L[△Q1]L:拉氏变换。则传递函数为增量方程组亦可表示为含S变量的方程组:其对应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据此亦可求出传递函数。阶跃响应为:1/AS1/R2例2设温度对象如图所示,图中::为容器内水温,确定为输出量(被控量);:电炉供热量,定为输入量;:炉外空气温度;:加热器散热量;设G:加热器内水的总重量;:传热系数;:水的比热;A:加热器的表面积。根据能量平衡关系有::为热容;令为热阻其增量方程组为:令,消去中间变量得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为:式中阶

4、跃响应如所示小结:1)定关系(应用物料或能量平衡原理);2)取增量(线性化);3)去中间(中间变量),得方程(输入输出关系);4)算比值(拉氏变换),得传函(传递函数)。2.纯滞后单容对象例3设液位纯滞后单容对象如图所示。图中L为阀门至管道出口的长度,v为液体流速,阀门出口流量为,管道出口流量为,其余说明同无纯滞后对象。R1R2AhQ2建立数学模型:称为纯滞后时间。微分方程:即传递函数:其中:对象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二.无自衡单容对象1.无自衡单容对象(无滞后)例4无自衡单容对象(无滞后)如图所示,其特点是在流出液体由定量泵抽出。建立方程:即传递函数为:R1AhQ1Q2

5、为积分时间常数。无自衡单容对象的阶跃响应如图所示,无平衡状态。R1AhQ1Q22.純滞后无自衡单容对象例5純滞后无自衡单容对象如图所示,同理可得对象数学模型:及純滞后无自衡单容对象的阶跃响应如图所示,純滞后时间为,无平衡状态。R1AhQ1Q2第三节多容对象的数学模型多容对象:2个以上单容装置构成。一.自衡对象1.无滞后自衡多容对象例6设双容液位对象如图所示。建立对象Q1为输入量h2为输出量的数学模型。Q3R3R1R2Q1Q2写出增量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得微分方程:式中传递函数为:传递函数也可由方程组对应的方框图来求出。方程组对应的方框图为:令输入量作阶跃变化,输出变量的响应

6、如图所示。说明:1)与单容对象比较,双容对象响应曲线呈S形状;2)在响应曲线拐点D处作切线分别交时间轴于A,水平线于B,其在时间上的投影为C,则为容量滞后时间为时间常数容量滞后时间是由对象的多容特性决定的,这样,对象特性亦可用,,来描述。多容对象不同阶数n的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可见n越大,容量滞后时间也越大。n阶多容对象的传递函数:如果,则称为n阶等容过程,其传递函数为:2.当过程具有純滞后时,其传递函数为:或二.无自衡多容对象设无自衡多容液位对象如图所示。R1R2Q1Q2其中传递函数为:式中:为第一个容器的时间常数为积分时间常数无自衡多容对象純滞后无自衡多容对象第四节实验建

7、模一.响应曲线的测定二.切线法三.计算法四.半对数作图法一.响应曲线的测定响应曲线测试流程图:u(t):过程输入信号y(t):过程输出信号1.阶跃响应曲线的测定阶跃响应曲线完全描述了被控过程的特性,据此可求出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注意事项:1)被控过程在平稳状态下,u(t)作阶跃输入。2)合理选择阶跃输入量的幅值,一般为正常值的5~15%。过程检测记录仪3)阶跃信号作正,反方向变化,测定响应曲线,以检查过程线性特性。4)重复测试几次,详细记录响应曲线。缺点:有些过程不容许阶跃干扰。2.矩形脉冲响应曲线的测定1)测定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