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
2、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
3、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第一篇:建设新农村调研报告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一、基本情况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里,村内建有铁路客、货两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内煤炭经营公司、郢通搬运公司、民发运输公司等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136户),共496户,xx口人,58名共产党员,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900余亩、山林37
4、00亩(其中圆竹600亩、板栗林700亩、用材林2400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清新,人杰地灵。村内建有县级示范小学一所。19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电话程控机房一座,联通、移动无线信号塔村前村后遥相耸立,通信相当发达。xx年初在全县第一个在村级开通光纤,并转播有线电视节目38套,村民了解农业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荣获省、市“先进党支部”、“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康村党支部”、“林业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xx年又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二、发展现状根据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新
5、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本人选派到该村后,迅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东面与105国道相连并直达火车站的姚关大道即将完工,村民劳作经商进出方便。中心村136户农户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灯设施齐备,闲瑕时间农户可以在街头农民公园散步,聊天,其乐融融。位于中心村东面的村部宽敞净洁,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样样齐全,成为村民学习、娱乐、共商农村建设的陈地。新落成的村级卫生室,人员、药品齐备,并积极加入新农村医疗合作,
6、农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二是农村经济较为发展。农民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数个运输公司。利用荒山,兴办轮窑厂,一方面解决几百人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积极发展优质稻生产,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结构。利用山林资源,兴办数个竹木半成品加工厂,让“绿色银行”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态示范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阀林木之后,不忘栽种,使森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积极推广“一池三改”,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
7、使用清洁能源,保持清洁水源,共同维护清洁家园。三、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奋进,能吃苦的领导集体。通过集体学习中央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管理。实践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识的事情,就能办成、办好,同时又促时了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本文来自好:)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
8、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否则仅靠村干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四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