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993072
大小:11.90 MB
页数:63页
时间:2020-09-27
《钢筋混凝土原理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多种结构混凝土2、主要因素的影响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郑智辉2.1荷载重复加卸作用2.4龄期2.3偏心受拉和弯曲受拉2、主要因素的影响2.2偏心受压2.5收缩2.4徐变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是:采用标准试件、按照标准试验方法、在理想应力状态下进行的一次短期加载试验测定。工程混凝土影响因素众多,主要有:⑴荷载的重复加卸载作用;⑵构件截面的非均匀受力;⑶非28天龄期加载;⑷荷载的长期持续作用等。以上因素都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研究其变化规律,方便正确处理工程实际问题。2.1、荷载重复加卸载作用所有的结构工程,在使用期间都承受各种活荷
2、载随机地或有规律地多次重复加卸载作用,结构中混凝土必有相应的应力重复作用。这种受力状态显然不同于前述的标准试件一次单调加载、直至破坏的试验状况。为了研究混凝土在应力重复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已经进行过多种形式的重复荷载试验。虽然这些试验不可能模拟实际结构中混凝土的全部重复加卸载过程,但是可以从典型的试验结果中得到其一般性的规律和重要的结论。过镇海、张秀琴在《反复荷载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试验研究》中介绍了6种压应力重复加卸载试验加卸载:均以应变增减为标注。凡是混凝土受压应变增大时,无论此时的应力是增大(上升段)还是减小(下降段),都属“加
3、载”;反之,应变减小,应力必减小,则为“卸载”。测得的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如下所述其中:EV--包络线CM--共同点轨迹线ST--稳定点轨迹线⑵等应变增量的重复完全加卸载(b)⑴单调加载(a)⑷等应力循环加卸载(d)⑶等应变增量的重复加卸载,但卸载至卸载前应力的一半时,立即再加载(c)se0.5fc5~10次εceεcp⑸等应变循环加卸载(e)⑹沿首次卸载曲线的循环加卸载(f)沿着重复荷载下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外轮廓描绘所得的光滑曲线称为包络线(EV)。各种重复荷载(b-f)下的包络线都与单调加载的全曲线(a)十分接近。包络线EV所有试件
4、都是在超过峰值应力后、总应变达(1.5~3.0)×10-6时出现第一条可见裂缝。裂缝细而短,平行于压应力方向。裂缝与破坏过程继续加卸载,相继出现多条纵向短裂缝。若荷载重复加卸多次,则总应变值并不增大,裂缝无明显发展。裂缝与破坏过程当试件的总应变达(3~5)×10-3时,相邻裂缝延伸并连接,形成贯通的斜向裂缝。应变再增大,斜裂缝的破坏带逐渐加宽,仍保有少量残余承载力。这一过程也与试件一次单调加载的现象相同。卸载曲线从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或包络线上的任一点(σu,εu)卸载至应力为零,得完全卸载曲线。每次卸载至零后,混凝土有残余应变εres它随卸载应
5、变(εu)而增大,多次重复加卸载,残余应变又有所加大。再加载曲线从应力为零的任一应变值(εres,0)开始再加载,直至与包络线相切、重合(εrel,σrel),为再加载曲线。横向应变(ε’)重复荷载作用下,试件横向应变的变化如图在重复荷载试验中,从包络线上任一点卸载后再加载,其交点称共同点。将多次加卸载所得的共同点,用光滑曲线依次相连,即为共同点轨迹线,用CM表示。共同点轨迹线稳定点轨迹线重复荷载试验(e,f)中,在预定应变值下经过多次加卸载,混凝土的应力(承载力)不再下降,残余应变不再加大,卸载—再加载曲线成为一稳定的闭合环,环的上端称稳定点。
6、将各次循环所得的稳定点连以光滑曲线,即为稳定点轨迹线,以ST表示。这也就是混凝土低周疲劳的极限包线。2.2、偏心受压实际结构工程中,极少可能有理想的轴心受压构件。即使是按轴心受压设计的构件,也会因偶然的横向荷载、支座条件不符理想或施工制作的偏差等情况而出现截面弯矩。因此,一般构件均为偏心受压状态,压应变(应力)沿截面分布不均匀,或称存在应变(应力)梯度。显然,弯矩增大,或荷载偏心距越大,以及截面高度越小,则截面的应变梯度越大。2.2.1试验方法应变梯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的影响,国内外设计了多种棱柱体的偏心受压试验加以研究。试验按照控制截面应
7、变方法的不同分作三类1.等偏心距试验(e0=const)按预定偏心距确定荷载位置,一次加载直至试件破坏为止。试件的截面应变随荷载的增大而变化,应变梯度逐渐增大,中和轴因混凝土受压的塑性变形等原因而向荷载方向有少量移动。2.全截面受压,一侧应变为零(ε2≡o)截面中心的主要压力(N1)由试验机施加。偏心压力(N2)由液压千斤顶施加,数值可调,使一侧应变为零。截面应变分布始终成三角形,但应变梯度渐增。3.等应变梯度加载(ε1-ε2=const)试件由试验机施加轴力N,在横向有千斤顶施加弯矩M。试验时按预定应变梯度同时控制N和M,使截面应变平行地增大,
8、应变梯度保持为一常值。2.2.2主要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塑性变形产生的截面非线性应力分布,有利于承载力的提高。1.极限承载力(Np)和相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