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学校德育构建的新模式.doc

孤儿学校德育构建的新模式.doc

ID:58976487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6

孤儿学校德育构建的新模式.doc_第1页
孤儿学校德育构建的新模式.doc_第2页
孤儿学校德育构建的新模式.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孤儿学校德育构建的新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孤儿学校德育构建的新模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学校承担着传递文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责任,并与社会共命运,共同发展。尤其,孤儿学校同时肩负着教育与养育的社会重任。如何在教育和养育中找到耦合点,借助这个耦合点更好完成孤儿教育的历史使命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考验。本人尝试探索作为一个特殊教育机构,孤儿学校如何积极探索构建德育机制的新模式。  一、建立全校大德育模式  罗尔斯社会正义理论认为社会至善是个体从善的前提,而且个体和整体互为条件。由于道德教育从来

2、都不是孤立的,学校系统的道德教育与其各组成部分彼此关联。所以应开展全校大德育活动。在学校的这个大背景下,建立德育文化体系,培养教育者的德育理念,树立规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为受教育者营造德育的环境。进而实现从受教育者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教育本身和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道德环境,全方位地构建大德育网络的目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学习、理解德育。  二、开拓德育创新机制  (一)坚定不移地推广“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孤儿学生自身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更要大力推进“育人为本”思想路线。因为此类群体特殊性决定了他们

3、在社会化、社会认知、履行社会角色责任的时候必然会遇到比正常群体更大的困惑和困难。所以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成功地社会化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设立专业的德育教师岗位  德育教师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是这样定义的:承担学生思想教育授课任务的专职教师,比如思想品德教师等都可以划归德育教师的范畴;但是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德育教师的概念,德育教师就是指专门承担学生德育责任的教师,学生德育的培养包括品德、生活技能、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范畴。其实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学生家长的责任。但是孤儿群体缺乏家长教

4、育这一环节,所以更要设立专职的德育教师承担教师和家长双重责任的任务。  (三)开设学生实践园  学生实践园的开设可以以小学为试验基地,全面在小学阶段构建德育发展新模式,除了设立专职德育教师,增加德育相关课程,开设校内实践园,比如可以提升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帮助学生品尝收获的快乐,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的空地种植花草等一些生命力强的植物,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收获生命的真谛。  (四)德育教育体系的开发  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要以民族化为基础,而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无论从内容上,还是

5、从方法上,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都具有现代转型的社会价值。如果说跨世纪人才素质培养需要立足于民族和傳统这块根基上的话,那么,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为这种外在要求提供了内在的根据。历史证明,道德教育如果忽视民族文化的根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道德传统,那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构建现代德育体系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引入,但是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民族性的道德传统是在不断发展的,要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更新,才能逐步建立当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三、建立德育体

6、系培养的动力机制  学生德育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熏陶,离不开教师的教导,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为学生提供养成德育习惯的机会。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两种:校内及校外。可以借助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可以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法开展一系列团体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可以设立实践活动计划:结合区会课教育和校内实践活动开设相应的专题,比如可以去敬老院、福利院、残障中心、农村实践、名校参观,组织募捐义演,让学生明白一些理念,比如孝、悌、谨、信、礼、义、廉、耻、爱众、亲仁等

7、。也让学生明白他们也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树立做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杨瑛.现状与问题:中国孤儿教育救助的实践与反思.大  江周刊(论坛),2020(1).  [2]对孤儿的个性教育的思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20,26(10).  [3]李文静.结合国外教育救助制度论我国教育救助制度的发展.科学之友,2020(5).  [4]贾汇亮.成人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内涵及其机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20,30(4).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8、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