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953124
大小:36.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7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辛亥革命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师推荐⋯⋯⋯⋯⋯⋯⋯⋯⋯⋯⋯⋯⋯⋯⋯⋯⋯⋯⋯第八课辛亥革命一、课前分析:通过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清末有志之士在清末衰败的历史中如何力挽狂澜的举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本课内容知识分布基本符合新课标的内容,内容少而精,课文中穿插了很多“活动与探究题”供同学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教学目标:基础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知识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
2、昌起义的紧张情观察想象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能力训练探究思考提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过程方法取信息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联系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爱国情感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情感态度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价值观进取意识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三、教学重点与
3、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名校名师推荐⋯⋯⋯⋯⋯⋯⋯⋯⋯⋯⋯⋯⋯⋯⋯⋯⋯⋯⋯四、教学方法:1.多重导入法。有关辛亥革命史实或人物的资料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多角度导入新课。2.图表辅助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3.谈话法。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公车上书”是发生在什么时候?2.戊戌变法时当政的皇帝是哪位?(二)导入新课
4、: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2.造成什么后果?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当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但遭到拒绝,由此,他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
5、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2⋯⋯⋯⋯⋯⋯⋯⋯⋯⋯⋯⋯⋯⋯⋯⋯⋯⋯⋯⋯⋯⋯⋯名校名师推荐⋯⋯⋯⋯⋯⋯⋯⋯⋯⋯⋯⋯⋯
6、⋯⋯⋯⋯⋯⋯(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同盟会纲领推翻清朝统治改革土地制度和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民报》推翻清朝统治,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发刊词解除民族压迫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
7、生做到“家给人足”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2.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
8、方面分析)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B、思想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