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941615
大小:25.0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7
《各种字体特点.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指秦始皇帝统一文字所用的书体,汉代沿用。后世称篆书,一般皆指小篆文字已规范化,偏旁都有固定的形式和位置,形体竖长方,其空虚不足之处尽量用笔画填满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隶书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2、。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草书草书的特点是“缩减笔画、多加萦带、笔断意连,自然天成。书的特点是“缩减笔画、多加萦带、笔断意连,自然天成。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行书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
3、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十九世纪末,学者们发现并认识了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象璀璨的群星,把学者们目光集聚到了甲骨文的研究方面来。这种古老而系统的文字,与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印度的哈拉伯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字体系。甲骨文经过搜集、整理之后,在罗振玉、王国维的大力宣传与精心研究下,一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的学问。在罗、王的极力倡导下,逐渐成长起来以甲骨文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甲骨学派。甲骨学的发
4、展与深入,为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最为流行的说法..清末任国子监祭酒(国家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的王懿荣于1899年发现的。据说,在这一年的某一天,王懿荣派人到北京菜市口达仁堂购买一种叫“龙骨”的中药。当时王懿荣正患疟疾,据说这种“龙骨”可以医治疟疾。“龙骨”买回来之后,王懿荣打开药包一看,发现这些“龙骨”上隐隐约约地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就细心的观察和揣摸起来。王懿荣学识渊博,对古文字学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些渊博的知识使他能够对这些奇怪的符号产生不同凡常的联想――“龙骨”上的契刻符号很可能是一种已经失传了的古文字。经过
5、他潜心的钻研,他认定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与此传说不同,有人提出甲骨文是天津人王襄在1899(光绪24年)发现的,因为王襄在1955年所写的《??室殷契》中提到“世人知有殷契,自1898年始”。1898或1899,一年之差,聚讼纷纭,似乎没有多大必要。但作为一项重大的发现,确定一个准确的年代,则是科学态度问题了。经过一个时期的争论和研究,大多数人都认为王懿荣在1899年首先发现了甲骨文。我们这里提到的发现,是学术意义上的发现,也就是不仅见到了甲骨文,而且认识了甲骨文。而一般意义的发现,是指在田野里挖出了甲骨文。从一般意义上讲,在1899年之前,人们就已经开
6、始在殷墟这个地方挖掘甲骨了。他们挖掘甲骨的目的,不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字材料,更不是当作史料,而是看中了它的药用价值,出售给中药铺,医治人们的疾病。有一个时期,人们吞下去了不知多少称为“龙骨”的甲骨文,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愚昧无知不仅不能医治中国人的病,反而给中国文化带来残重的损失。在这些人当中,王懿荣首先认出了甲骨文,这决不是什么天赐的机遇,而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1900年秋天,义和团运动兴起,王懿荣以国子监祭酒任团练大臣,在八国联军人犯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带着皇宫仓惶西窜,王懿荣痛心疾首,投池自尽,以身殉职,其所藏甲骨大部分被《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收购。甲
7、骨文的搜集、整理与传播甲骨文发现后,立刻轰动了整个学坛。有承认的,也有否认的。当时学术界有两派,即“复古派”和“疑古派”。一般地说,“复古派”肯定甲骨文是已经失传了的古代文字,而“疑古派”中的一些人则予以否认。所以对甲骨文的搜集、整理与传播就成为“复古派”同“疑古派”斗争的有力武器。在王懿荣为国殉职之后,刘鹗(字铁云)就购买了王氏的大部分甲骨,在搜购甲骨方面用功颇勤。1903年,他将自己收藏的甲骨,精选出1000多片,墨拓后编成《铁云藏龟》发行。这是自甲骨文发现之后第一部甲骨书籍,对于甲骨文的传播有筚路蓝缕之功。吴昌绶在这部书中的序言中是这么评价的:“乃兹
8、龟甲古文,又别辟一蹊径,埋蕴既久,地不爱宝,一旦披豁呈露,以供好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