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吴莉荣.doc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吴莉荣.doc

ID:58913553

大小:48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0-26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吴莉荣.doc_第1页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吴莉荣.doc_第2页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吴莉荣.doc_第3页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吴莉荣.doc_第4页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吴莉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吴莉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市评优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吴莉荣指导教师徐宏江王思锦学校北师大实验小学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教科版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作者吴莉荣年龄27学历本科职称小高骨干级别区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自然规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生物发生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2、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哲学背景——唯物辩证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结构与功能相适

2、应:果实或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其传播的方式是相适应的。理论依据:做中学科学教育理论《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第4课。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这一领域。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孩子们已经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认识到植物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有基本的生存需要(包括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后代。在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通过孩子们亲自种植凤仙花使孩子

3、们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都要经历:种子萌芽、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的生命周期;并通过研究知道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相适应;知道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在学生已经观察认识了生命体的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生命周期”概念的基础上,试图帮助孩子建立起“繁殖”的概念。本单元有7课,分为两大

4、部分,第一部分1—5课帮助孩子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第二部分6—7课帮助孩子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学情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在传统科学课上经常可见,教师一般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材料和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后,将重点放在传播方式的猜测和验证上,可是这样的课后学生如果对于没有学习过的植物果实并不能产生关联,从而进行推测。有的教师虽然在教学目标上提出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但在教学中没有具体实施,或者是将传播方式一致的果实放在一起让学生寻找结构上的相似,让学生对结构和传播方式的认识上出现因果倒置。这两种教学方式

5、式表面上看起来有差别,实际上仍是放在知识点:传播方式上,学生并未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现象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主要了解以下几个信息:1、学生对果实和种子的区分认识。2、学生是否能观察到蒲公英和苍耳的果实结构特点。3、学生是否能建立果实结构和传播方式的关系。一、学生对果实和种子的区分认识。绝大部分学生无法辨别两者的果实,有的课堂还存在教师将果实和种子混淆的现象。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一般在教学中提到果实和种子的作用一般都是繁殖,让多数人有了困惑。二、学生是否能观察到蒲公英和苍耳的果实结构特

6、点。在调查的四年级40名学生中有39人认识蒲公英,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能判断蒲公英果实的传播方式(功能),但是反推蒲公英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式传播果实时仅有20人能说出蒲公英果实轻、小,或有毛。而这些学生中2人认识苍耳,6人见过但说不出名字。对苍耳传播方式的猜测中正确的仅有7人,而推测苍耳果实传播方式正确的今后6人,学生对于苍耳的结构并没有产生疑惑,并和它的传播方式挂钩。甚至有的学生观察了错误的结构,做出错误的推测。三、学生是否能建立果实结构和传播方式的关系在调查中因为学生基本认为植物传播的是种子,为避

7、免混淆,题目中不刻意纠正果实和种子的区分。以下分析中的种子即为果实。在调查中发现超半数的学生认为两者没有关系,还有的学生提到了结构并举例但是用来反驳。17名认为两者有关的学生中仅有14名学生能举例说明,但是大多数以蒲公英为例,这17名学生对于苍耳的传播方式和为什么能这样传播判断正确的仅有6名,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两者的认识仅局限于熟悉的具体植物上,并没有意识到果实的结构和传播方式相适应。同样是结构和传播方式的关联上,学生因为事物的不同(熟悉的蒲公英、不熟悉的苍耳)(具体的蒲公英、苍耳和概括的植物总称

8、),呈现出数据的跳越。通过对学生是否能观察到“蒲公英和苍耳的果实结构特点”和“学生是否能建立果实结构和传播方式的关系”的数据分析,我发现学生没有建立植物果实的结构和传播方式相关的概念,所以不能自然的关注果实的结构,或者关注的不是主要结构。而在传统教学中,更多时候学生掌握的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种子或果实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果实或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其传播的方式是相适应的,即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植物把种子撒播得更远,有利于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