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ID:5891265

大小:238.00 KB

页数:108页

时间:2017-12-27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1页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2页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3页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4页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讲义功能成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中心-107-目录1.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彭卫军(2)2.磁共振弥散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顾雅佳(14)3.质子磁共振波谱基本原理及其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周正荣(25)4.BOLD-fMRI脑功能成像--------------------周良平(42)5.PET,SPEC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章英剑(64)-107-CT、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中心彭卫军吴斌灌注(Perfusion)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灌注成像(perfusionimaging)是建立在流动效应基础上成像方法,与磁共振血管成像不同的是,它观察的不是血液流动的宏观流动,而是分子的微观运动。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血液灌注,了解其血液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成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对水分子微量运动敏感的序列来观察人体微循环的灌注状况,二

3、是通过造影剂增强方法来动态的研究器官,组织或病灶区微血管灌注情况。肿瘤的灌注研究可以评价肿瘤的血管分布,了解肿瘤的性质和观察肿瘤对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后的反应。一、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及相关序列核医学对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成像的研究较早,CT、MRI灌注技术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成像方法。1.CT灌注CT灌注(CT perfusion)技术最早由Miles于1991年提出,并先后对肝、脾、胰、肾等腹部实质性脏器进行了CT灌注成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所谓CT灌注成像-107-是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时,对选定层面通过连续多次同层扫描,以获得该层面每一像素

4、的时间-密度(time-densitycurve,TDC)曲线,其曲线反映的是对比剂在该器官中映了组浓度的变化,间接反织器官灌注量的变化。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od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ransittimetothepeak,TTP、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参数,对以上参数进行图像重建和伪彩染色处理得到上述各参数图。CT灌注成像的理论基础为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centralvolumeprinciple

5、):BF=-107-BV/MTT。BF指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量组织血管结构的血流量(ml/min/ml);BV指存在于一定量组织血管结构内的血容量(ml/g);MTT指血液流经血管结构时,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窦、静脉,所经过的路径不同,其通过时间也不同,因此用平均通过时间表示,主要反映的是对比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S);TTP指TDC上从对比剂开始出现到对比剂达峰值的时间(S)。增强CT所用的碘对比剂基本符合非弥散型示踪剂的要求,所以可以借用核医学灌注成像的原理。CT灌注成像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有两种:非去卷积法和去卷积法。前者忽略对比剂的静脉流出,假定在

6、没有对比剂外渗和消除对比剂再循环的情况下,即对比剂首过现象(对比剂由动脉进入毛细血管到达静脉之前一段时间内,没有对比剂进入静脉再次循环的现象)去计算BF、BV、MTT等参数。而去卷积数学模型概念复杂,主要反映的是注射对比剂后组织器官中存留的对比剂随时间的变化量,其并不用对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状况预先做一些人为的假设,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流入动脉和流出静脉进行数学计算处理,因此更真实反映组织器官的内部情况。总之,非卷积数学方法概念相对简单,便于理解,但易低估BF,注射对比剂进要求注射流率大,增加了操作难度和危险性。而去卷积数学方法计算偏差小,注射速度要求

7、不高(一般4~5ml/s),预计去卷积法将会被广泛应用。CT灌注是最早应用的影像学功能成像方法之一,1983年Axel首次利用动态CT扫描技术和对比剂团注射法获得了脑的CBF和CBV定量数值。由于受当时CT扫描速度原因的限制,此项技术没有在临床应用。经数十年的发展,目前此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随着多排CT的推广应用,CT灌注已经从单层面的灌注发展到多层面灌注,大大提高了时间及空间分辨率。2.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MRimaging,PWI)磁共振灌注成像是指用来反映组织的微血管灌注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的磁共振检查技术。目前依据其成像

8、原理可大致分为二种类型,即对比剂首过灌注成像、动脉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