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地籍测量ppt课件.ppt

第7章地籍测量ppt课件.ppt

ID:58909662

大小:2.68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20-09-29

第7章地籍测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7章地籍测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7章地籍测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7章地籍测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7章地籍测量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7章地籍测量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地籍测量7.1地籍控制测量7.2界址点测量7.3地籍图的测绘7.4面积量算7.5变更地籍测量7.6地籍测量精度分析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作业过程对比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测量工程招标领取任务技术设计与准备控制测量房地产现状面积堪丈量算碎部测量地形图编辑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地籍测量工程招标立项地籍调查准备权属指界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宗地图编辑地籍图、簿地籍测量工作流程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绘制各种地籍图面积量算与统计成果整理与归档地籍成果应用7.1地籍控制测量一、概述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

2、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的测量工作。控制作用:是地籍图的数学基础,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控制原则:是整体到局部,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控制内容:基本控制和图根控制5特点:2.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3.现代地籍要求地籍控制网点有更高的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并且其精度指标有很高的可靠性。1.在城镇地区,控制点的密度与测区的大小、测区内的界址点总数和要求的界址点精度有关,而与测图比例尺无直接关系。控制点最小密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坐标系与地形相同。地籍图比例尺选择决定于比例尺精

3、度、界址点测量精度和地址点间距误差以及界址点与相邻地物间距误差的精度要求一)基本控制二、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的办法一、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基本能满足建立地籍控制网的需要。可直接在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一、二级地籍控制测量.以导线(网)为主城镇地籍测绘中控制网的布设,重点是保证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地籍图的精度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可在二级导线以下,可根据实际需要布设适合的图根导线进行加密。图根导线的测量方法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等。在首级控制许可的

4、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但如果控制点遭到破坏,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做好地籍控制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地籍测量和日常地籍)二)图根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流程技术设计布设控制网外业观测成果检核数据处理与地形相同多种形式、因地制宜、直伸为主。城镇,沿主要街道布设,快慢道之间布设。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之处,便于观测和下级发展。导线长短边不宜相差太大。导线控制网布设原则12地籍控制点之记13地籍控制网略图141、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

5、05m三、技术要求2、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地籍测量工作及日常的地籍管理需要频繁地对地籍资料(主要是界址点)进行更新。因此,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界址点的精度、密度、地籍图比例尺、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在城镇地区,应对一、二级导线点全部埋石。在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1)城镇建城区100-200米(布设二级地籍控制);(2)城镇稀疏建筑区200-400米(布设二级地籍控制);(3)城镇郊区400-500米(布设一级地籍控制)。16等级平均边长(m)附合导线长度(k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水平角观测测回

6、数方位角闭合差(″)距离测回数DJ2DJ6一级二级100751.50.75±12±12±12±201/60001/40001121±24±40213、图根导线技术参数表7.2.1概述一、实测界址点坐标的作用位置确定、法律保护、面积量算、界址点恢复二、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规定1.依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2.精度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年颁布)A1±0.05A2±0.10A3±0.25A4±0.507.2界址点测量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值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或勘丈的方法。部分解析

7、法:采用解析法测量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坐标,其余界址点位置依靠勘丈值来确定。7.2.2界址点的测量方法同地形碎部点测量方法一、极坐标法XP=XA+Scos(AB+)YP=YA+Ssin(AB+)其中:极坐标法精度较高,速度较快。它不受地形乃至场地的影响,应用很广泛。其缺点是对于老城区、商业密集区、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效率低,成本高。它适应于规划整齐,通视良好的大面积界址点测定,是目前城镇地籍调查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技术方法。特点及适应范围1.角度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特点及适应范围该法施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