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doc

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doc

ID:58856375

大小:19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23

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doc_第1页
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doc_第2页
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doc_第3页
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doc_第4页
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描述:[摘要] 该研究对黄芩苷进行微粉化处理,系统考察分析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 (XRD)等方法分析比较黄芩苷普通粉和微粉的微观结构,测定粉体学参数,进行吸湿性研究,并考察微粉化对黄芩苷溶出度的影响。黄芩苷在微粉化之后化学成 分没有改变,并且具有良好的可压性,改善溶出效果明显,微粉化技术在促进难溶性成分黄芩苷的吸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黄芩苷;微粉化;粉体学性质;微观结构;溶出度   微粉化技术是指药物经超微粉碎后,粒径减小并均匀

2、,比表面增加,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释放和溶出,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报道较多。然而多数文献只是从药物的粒径改变这一角度来说明其改善溶出效果的原因,缺少对微粉化前后粉体学性质的系统研究。   黄芩苷(baicalin)是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中所含的黄酮类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保护心血管和脑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但是,研究发现黄芩苷的水溶性和脂溶性均较差,溶出速率慢,影响了药物的口服吸收。本文以黄芩苷为模型药物,采用研磨法制备了黄芩苷微粉,对微粉化处理前后的黄芩苷粉体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

3、究。   1 材料   行星式球磨机(南京南大仪器厂);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ZRS-8G型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EyeTech-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荷兰安米德(Ankersmid有限 公司);DSC204-差示扫描量热仪(德国 Netzsch 公司);6390LV-扫描电镜(日本电子公司);D8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 Bruker 公司)。   黄芩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 ;黄芩苷(南京泽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ZLA,纯度>98%);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高纯水,其余试剂

4、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黄芩苷微粉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黄芩苷粉末,投入到行星式球磨机中,设置转速为300 r·min-1,时间2 h,取出得黄芩苷微粉,备用。   2.2 粒径与粒度分布   抽真空状态下分别将适量黄芩苷普通粉和微粉均匀分散于载玻片上,再将载玻片置于激光粒度分析仪内,医学毕业论文测定其粒径及粒径分布。粒径及粒径分布见表1,黄芩苷经微粉化处理后,粒径明显变小。   2.3 比表面和孔隙度   分别取黄芩苷普通粉和微粉各0.2 g,于60 ℃流通氮气内干燥至恒重,置入比表面积及孔隙度测定仪中,

5、利用BET法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见表2。黄芩苷普通粉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均小于黄芩苷微粉,说明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其表面积与孔隙度均增大。   2.4 休止角与卡氏指数   采用固定圆锥底法测定黄芩苷微粉化前后的休止角,即取一定量的待测粉末,在一定振动频率下使粉末通过漏斗均匀流出,直到获得最高的圆锥体为 止,测量圆锥体斜面与平面的夹角,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即得待测粉末的休止角。给予一定强度的振动,使粉末均匀流入一个100 mL杯子中,用刮片刮掉杯子上面多余的粉末,称重,松密度=质量/100。在粉末均匀流入100 mL杯子

6、的同时,对杯子给予一定强度的撞击(3 min 180次),刮掉杯子上面多余的粉末,称重,轻敲密度=质量/100。卡氏指数通过公式:卡氏指数=(1-松密度/轻敲密度)×100%,计算而得。休止 角以及卡氏指数的结果见表3。黄芩苷微粉的休止角在43°左右,较普通粉,其流动性变差。卡氏指数反映粉末的压缩性和流动性。卡氏指数大的粉末通常可压性 好,但流动性差;卡氏指数小的粉末流动性好,但可压性差。一般情况下,当卡氏指数介于15%~25%时,粉末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均能达到直接压片的要求。黄 芩苷普通粉和微粉的卡氏指数都在此区间,故显示了较好

7、的可压性,但黄芩苷微粉的可压性较普通粉好一些。这可能是由于黄芩苷经过微粉化处理后,粒径变小,黏 附性增强,故显示出较差的流动性。   2.5 吸湿性考察   将底部盛有氯化钠过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放入恒温培养箱中(25 ℃)恒温24 h,此时干燥器内的相对湿度为75%。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IXJ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在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分别放入干燥至恒重的黄芩苷 普通粉和微粉各适量(厚约3 mm),准确称重后置于干燥器中,25 ℃恒温保存,于2,4,6,8,10,12,24 h定时称量。吸湿率=(吸湿后质量-吸湿前

8、质量)/吸湿前质量×100%。2种粉体的吸湿率曲线见图1。黄芩苷微粉的累积吸湿率明显高于黄芩苷普通粉,说 明黄芩苷进过微粉化处理后,抗吸湿性能变差,这可能是由于微粉化之后,粉体粒度变小,能够提供更大的吸附表面和更大的水分扩散空隙。   2.6 微观结构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