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799923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27
《远离不良行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远离不良行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表现,感受到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2、能力目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制观念,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重点了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表现,使学生感受到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危害。教学难点增强法制观念,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组图片,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2、看到这组图片,你想说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行为表现?(预设答案)生1:小孩子是不应该参与打扑
2、克赌博的,这是种不良的行为表现。生2:他们不应该偷窃,这是犯罪的行为。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青少年存在着很多不良行为,比如吸烟、喝酒,经常上网吧,夜不归宿。他们的这些行为不仅危害着自身,也危害着他人,所以我们要远离这些不良行为。(板书课题:远离不良行为)二、重点讲授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就像厚厚的冰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由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之后任其发展,以至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未
3、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犯罪。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图片,说一说什么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出示课件)下面我们看几个具体实例:实例一:不能让孩子旷课。(法制教育课本第69页案例。)课件出示(法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6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联系。实例二:警察把小宁找回家。法制教育课本第70页案例。课件出示(法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
4、帮助。实例三: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教师进行简要叙述课本第71页案例,并提出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给出的九种不良行为。【板书:九种不良行为】出示课件。2.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危害。这些不良行为都会带来哪些危害呢?看两个短片。出示课件,播放视频《随地吐痰》、《抢劫犯罪》,展示案例。引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出示课件,并作简要解释。三.激情交流(出示课件)以下几种行为或现象,是否属于不良行为?如果属于不良行为的话,你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吗?对同学、家长和老师说谎——在名胜古迹上刻字——给同学起绰号——去网吧
5、玩电子游戏——偷窃自行车——学生交流汇报。四.参与平台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保护,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都需要法律的保护。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处处离不开法律。(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短片)五.小结:怎样才能远离不良行为?出示课件1.只要我们能认真接受监护和教育,不要嫌父母老师管得宽。2.要从具体的小事预防不良行为。3.良好行为的养成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