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784611
大小:154.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29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第1单元书愤Word版含答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愤本课话题——爱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既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产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最后诗人自况,表明他自己也会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的爱国之志。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钱学森从1935年去美国,共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的时间可谓漫长,但钱学森连一美元的保险金也不曾存过,因
2、为他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钱学森归心似箭,彻夜难眠。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当局用名誉、地位等挽留他,甚至还派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军方更是无理地吊销了钱学森参与机密研究工作的证件。面对美方的蓄意阻挠,钱学森不仅没有削弱回国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报国的信念。1955年,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从此,他百折不挠,走过了将自己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见证了自己“此生唯愿长报国”的誓言。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林则徐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衰(shuāi)鬓(bìn)千载(zǎi)伯仲间(zhònɡ)....(2)多音字(sǎn)散文(bó)伯父散伯(sàn)散步(bǎi)大伯子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传,闻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字,名称).名以其乃华山
4、之阳名.之也(命名,得名)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名誉).隳名城,杀豪杰(有名的,著名的).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出师一表真名世(名词用作动词,传名,闻名).(2)中原北望气如山(名词作状语,向北).第4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识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
5、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简介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创作很多诗歌,今存九千多首,是现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既有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也有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主要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作品[探背景]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
6、起,他被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的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如山。楼船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
7、战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对镜照看发现自己早两鬓斑白。《出师表》这一篇文章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是举世闻名,千百年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1.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愤”的?【答案】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第三、四句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全诗虽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愤然之情力透纸背。全诗以“愤”为基调,不是一怒了之,而是有血有肉,富于变化:前四句重在激愤,后
8、四句偏于悲愤。激愤愈烈,悲愤愈深。2.有人把“气如山”理解为“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你同意这一说法吗?结合本诗谈谈自己的理解。【答案】理解成“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只是对单个句子的理解,这样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联系上下句,却是说不通的。承上句理解,“早岁那知世事艰”也就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的艰难,所以诗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承下句理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写的正是早年宋军在瓜洲和大散关与金兵作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