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ID:5875453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7

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1页
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2页
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3页
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呈重发态势,明显重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11.7亿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重点病虫害,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实施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和物理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防控措施】  (

2、一)不同区域防控重点  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玉米矮化病、二代和三代粘虫、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二代和三代粘虫、棉铃虫、蓟马、玉米茎腐病和褐斑病,山东、河南、河北兼顾玉米粗缩病;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纹枯病、小斑病、大斑病和灰斑病,注意二、三代粘虫;西北地区重点防控玉米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甘肃和宁夏兼顾大斑病。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利用拌有益+满适金、拌有益+武将等拌种或包衣,或者苗期用土蚕地虎杀、百虫速杀等喷雾、

3、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2.土传病害(丝黑穗、矮化病)。利用满适金、武将等杀菌剂拌种或包衣防治丝黑穗。  3.玉米螟。夏玉米区秋季秸秆还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或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杀灭菊酯等喷雾,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4.玉米茎腐病。选用种植抗病品种。利用拌有益+满适金(

4、咯菌·精甲霜)、拌有益+武将(克菌丹)、戊唑醇等拌种或包衣可降低发病率,同时控制丝黑穗病,兼治根腐病等。  5.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叶面可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三唑酮、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7~10天再喷1次,但总次数不能超过2次。根据叶斑病种类对症选用药剂。  6.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井冈霉素、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或剥掉基部叶鞘,可减轻发病,结合喷药防治效果更佳。施药间

5、隔期为7~10天。  7.玉米蚜虫。盛发初期施药,可喷施吡虫啉、实诺2号、实诺1号、吡蚜酮等。  8.玉米叶螨。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叶螨点片发生时,可选用正打反死等喷雾,可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  9.玉米粗缩病。粗缩病严重发生区,避免小麦与夏玉米套播;夏玉米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选用拌有益+满适金、拌有益+卫福、拌有益+武将等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包衣或拌种;玉米2叶1心至4叶1心期,田间喷施吡虫啉、吡蚜酮等杀虫剂,消灭粗缩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其他害虫。苗后若

6、喷施有机磷类药剂,不要与化学除草药剂同遇,两者要间隔7天以上。  【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破坏病虫害栖息场所,有效降低病虫源基数。  (二)白僵菌封垛技术。在玉米螟化蛹15天以前,组织农民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  (三)种子处理。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加强种衣剂质量监督工作,提高治虫防病效果。  (四)诱杀成虫技术。在玉米螟等害虫成虫羽化期,组织农民使用杀虫灯诱杀各代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五)心叶末期病虫防

7、控。在玉米喇叭口期,组织农民采用康管、康管+缓释剂灌心或喷雾防治玉米螟、钻心虫等;采用康管、毒死蜱、实诺1号、百虫速杀等杀虫杀菌剂合理复配,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  (六)释放赤眼蜂技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地设置3~6个释放点,统一组织农民释放赤眼蜂2~3次,将蜂卡(放蜂器)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