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课件.ppt

大气环境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课件.ppt

ID:58727060

大小:4.02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0-10-04

大气环境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课件.ppt_第1页
大气环境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课件.ppt_第2页
大气环境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课件.ppt_第3页
大气环境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课件.ppt_第4页
大气环境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气环境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气环境2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垂直分层42.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②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5(2)大气的受热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大气的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6特别提示(1)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2、;反之则越长。(2)地面长波辐射,除少部分穿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时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时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时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73.热力环流(1)成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2)形成过程。8特别提示(1)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

3、而减小。(2)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形成的。9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10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11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12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

4、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①地势高低: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13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3)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区果园

5、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4)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14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5)解释不同地形的“高处不胜寒”。平原高空气温低是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造成的;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地面热源太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强造成的;高原上气温低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造成的。15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典题示例1(2017全国Ⅰ卷,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

6、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7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思路分析18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第(1)题,图示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寒冷期气温变化,因此膜内温

7、度要高于膜外温度,先排除③和④;枯雪年,降水少、云层薄,削弱和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较低;丰雪年,反之。第(2)题,图示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在9—10时达到最低(接近-16℃),所以最低气温极值低于-16℃,A项错;①②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差异较大,C项对;③④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差异较小,B项错;①②曲线和③④曲线变化差异明显,故D项错。19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命题立意试题以反映气温(温度)日变化的统计图作为主要信息

8、载体,推断不同条件下的气温(温度)变化曲线、判断气温(温度)变化特征。试题提供的统计图和文字材料构成了考生相对陌生的“新情境知识”,考查了问题探究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素养。考生解答问题,需要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推断图中四条曲线各自对应的条件。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再次利用图像信息对该地寒冷期气温(温度)的变化做出判断。答案(1)B(2)C20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对点训练】(2018北京丰台二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