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技术ppt课件.ppt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ppt课件.ppt

ID:58717545

大小:12.16 MB

页数:84页

时间:2020-10-04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一、前言水稻是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的作物之一,也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战略作物,养活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自从1980年以来农业产量增长率增长缓慢,甚至在很多国家出现停滞的状态,世界农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而现代集约化粮食生产又使农业环境受到很大的损害,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和水资源退化等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全国种植面积约4.5亿亩,年产量近2亿吨,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5%,全国约有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过去常靠施用大量化肥、农药来获得高产,以解决13亿人口的口粮问题。这样一种稻作方式,不仅效益

2、低、大米的品质安全得不到保障,还加剧了稻田的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迅速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在现有国家粮食价格政策保障下,单一种植水稻比较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部分地区中低产稻田撂荒现象较为严重,稻田流转中“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比较突出。另外,由于生产方式粗放,化肥、农药使用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将种稻与名特水产养殖密切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提高了名特水产品和水稻的品质;不仅社

3、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且生态效益显著。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的稻田养鱼列为世界农业遗产,成为全球首批四个重要的农业遗产保护点之一。更可贵的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中国农民的创造,土生土长,技术容易掌握,可以说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因此,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已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这是中国农村种植业的方向和亮点。这是中国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稻田综合种养区别于传统稻田养鱼的先进性在于,注重了优质水稻品种与水产品种的选择,注重了稻田田间工程的建造(不仅考虑了水稻和水产品的生产需要,更注重了防洪抗旱、旱涝保收),注重了以产业化生产方式在稻田中开展水稻与

4、水产生产,注重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注重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注重了稻田生境的改良和土壤修复,注重了稻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发展,注重了农产品品质和效益。我国的稻田综合种养已经进入产业化时代。稻田种养产业化以“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为指导原则,以名优特水产品为主导,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创建为特征,能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稻田效益,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发展可持续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的现代循环生态农业模式。二、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国”,后在唐代,在

5、四川、广西一带的稻田已出产鲤鱼、草鱼,以此论断,我国的稻田养鱼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陕西勉县、四川新津县和绵阳县出土的东汉墓中的陶制水田模型,田中有沟埂、有鱼鳖,相似于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稻田养鱼经历了发展、衰落、恢复、发展的坎坷历程。经过广大水产科技人员的努力和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无论是养殖模式、水稻栽培、稻田工程还是养鱼技术,都有了丰富和发展,稻田养鱼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特别是80年代中期,随着稻鱼共生理论的提出和水产部门的倡导,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大面积稻田养鱼,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到上世纪90年代

6、末到本世纪初,我国的稻田养鱼,无论是养殖面积、产量都徘徊不前,甚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1.传统的稻田养鱼工艺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2.传统的稻田养鱼仅局限于水产行业内,单兵团作战。2007年以来,一大批以名特经济水产品种为主导,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表现出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节能等多方面的作用,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级重视以及种稻农民的积极响应。为促进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发展,2010-2012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组织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

7、站等单位,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项目针对稻田综合种养的需求和特点,集成、创新、示范和推广了“稻蟹共作”、“稻鳖共作+轮作”、“稻虾连作+共作”、“稻鳅共作”、“稻鱼共作”5类19个典型模式,并集成创新了20多项配套关键技术。稻田综合种养的典型模式技术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介绍一、小龙虾的生活习性1、广栖性:小龙虾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动物,大凡无污染或是污染不严重的水域、沼泽、湿地中,都有小龙虾的生存和繁衍,并形成自己的种群。小龙虾的栖息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