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ppt课件.ppt

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ppt课件.ppt

ID:58689483

大小:2.80 MB

页数:66页

时间:2020-10-04

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土壤形成和发育2021/7/281第一节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形成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人为作用自然成土因素无论什么类型的土壤,总有它自己的起源,并始终是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成土时间等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这种关系,可以用以下的函数式表式:Soil=f(parentmaterial,organism,climate,relief,time…)二.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自然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岩浆岩:花岗岩形成的土壤:富钾而缺磷;玄武岩形成的土壤:缺钾而富磷沉积岩:砂岩形

2、成的土壤:盐基养分较贫乏;页岩形成的土壤:盐基养分较丰富。一般地说,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就愈大。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例如分布在我国华南的砖红壤是我国境内风化强度最深、成土时间最长的一类土壤,但母质对砖红壤的性质仍有深刻的影响。气候(水热条件)水分和热量直接影响成土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影响土壤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强度和方向。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质积累和淋失;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

3、物质循环的速度。三、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一)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1中国气候分区湿度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emigration)根据土壤中水分收支情况对物质运移的影响,可分以下几种土壤水分类型:淋溶型水分状况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土壤表层每年水分的收入大于支出,有多余的水补给地下水。这种土壤常具有盐基饱和度低、酸性强等特点。非淋溶型水分状况蒸发量略大于降水量,降水只能到达一定的深度,蒸发较强,土壤淋溶作用弱。这类土壤常具有中性至微碱性反应、盐基饱和度高的特点,剖面中常有钙积层。上升水型水分状况:其

4、特点是蒸发、蒸腾总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其差额由地下水补充,如果地下水矿化度高,则会导致盐渍化;如果地下水达不到地表,而只能达到剖面中部,则称为“半上升水型”水分状况。停滞型水分状况:其特点是地表经常积水,沼泽化土壤即属此类型。2、影响土壤中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化表土有机质含量常随大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加。湿润地区的土壤风化度较高,而在干旱地区则较弱。(二)温度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影响矿物和有机物质的风化与合成。一般来说,每增加10℃温度,反应速率可成倍增加。温度从0℃增长到50℃时,化合物的解离度可增加7倍。花岗岩风化壳在广东可厚达30~40米,浙江一般在

5、5~6米,而青海高原常不足1米。(三)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影响实际上水热两因子是共同作用着的,只有两者互相配合,才能促进土壤的形成发展。在热带地区(tropicregion),只有在充足的水分条件下,高温才能促进原生矿物的深度风化,形成砖红壤,而在缺少水分的条件下,风化强度较弱,土壤向燥红土方向发展。(四)气候变化与土壤形成由于气候带、植被和土壤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许多土壤学家非常重视气候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土壤地带性(soilzonality)的概念。在中国温带,自西向东大气湿度递增,依次出现:棕漠土、灰棕漠土、灰漠土、棕钙土(灰钙土)、栗

6、钙土、黑钙土和黑土。在中国温带东部湿润区,由北而南热量递增,土壤分布依次为: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和砖红壤。四、生物因素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能量转化(conversionofenergy)及有机质形成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有机质据科夫达估计,在陆地上植物每年形成的生物量约为3.5×1010吨,相当于2.13×1017千卡的能量(一)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土壤形成及结构体的发展植物根系可分泌有机酸,通过溶解和根系的挤压作用破坏矿物晶格,改变矿物的性质,促进土壤的形成;并通过根系活动

7、,促进土壤结构的发展。自然植被和水热条件(naturalvegetationandhydrothermalcondition)的演变,引起土壤类型的演变由东北往华南的森林植被和土壤的分布依次为:针叶林(棕色针叶林土)→针阔混交林(暗棕壤)→落叶阔叶林(棕壤)→落叶常绿阔叶林(黄棕壤)→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赤红壤)→雨林、季雨林(砖红壤)。富集作用(enrichment)及有效化(effectuation)参与了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和养分的转化。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促进团聚结构的形成土壤动物种类的组成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类型和土壤性质的标志,

8、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二)动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非洲象牙海岸的白蚁可筑起直径15米,高2~6米的坚固竖立土墩!肥沃土壤中蚯蚓的粪便可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