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85481
大小:63.0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0-12
《毛泽 东词二首(教师中心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交流教案会员交流资料毛泽东词二首(教师中心稿)--------------------------------------------------------------------------------.【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3指导学生掌握鉴
2、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谈“我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形象”毛泽东少年时故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下面我们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想象一下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蓝图的描绘,结合我们自己的少年豪气,有感情的把主席的诗读出来。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上阕1、上阙重在描景:看湘江秋景:竞(学生概括
3、)意象——群山,树林,碧江(自然力量,革命形式)百舸,飞鹰,翔鱼(向往自由)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感情:景是热烈的,情是低沉的豪情,胸怀是广阔的(以乐景写豪情)重点突破:①诗人笔下的秋景有什么特点?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7-交流教案会员交流资料②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要点】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点明了词中表现的时令、地点和作者的处境。出于词律的需要,词中用语的顺序往往与直白的散文不同。此句今译就要调一下语序: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
4、来到桔子洲,面前的湘水向北流去。”难点是“独立”一词,须联系背景去理解。注释中有“秘密离开韶山到长沙”一语,这是毛泽东躲避反动派的耳目,所以“独”自一人来到桔子洲。同时,“独”字又与下阕的“百侣”相对,形独而心不独。开篇“独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时令特点与作者处境,实际上读罢全篇会发现,诗人却唱了反调:“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B“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集中描绘了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用“看”字领起,一直贯到“自由”,与下阕中用“忆”字领起,《沁园春?雪》中用“望”字领起,均称做一字领起。读词时要会找到这种字。
5、这里作者用如橡大笔为我们描绘了富有生机的秋色图。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绘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们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更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本来秋天容易给人以荒凉肃杀之感,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去看秋景,会有不同的感受,表现在诗词作品中也就不同了。“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此论甚当。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
6、量的美。C“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提出了一个震天动地的巨大问题,突出显示了作者之胸襟。此句中的“怅”字,原意是失意,这里是由深思而慷慨激昂的思绪。面对秋景和迷茫的大地,诗人不问:“秋光正好,何日再游?”也中说:“秋光虽美,隆冬将至。”却把“景”甩开,一下子问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表的问题,自是不同凡响。这是由自然之理过渡到人事之理,其相通之点即是以奋斗求生存。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争取,就是改天换地,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这一发问
7、,显示了青年革命家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与高远志向。四、.分析下阕。下阙重在抒情:忆峥嵘岁月:恰意象——同学少年(1911年到25年,长沙学习,工作,革命活动)怎样的少年?概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慷慨激昂,敢说敢做(三方面写中心意象:精神风貌,活动,志趣)重点突破: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分析一下理由。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深意?【要点】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词中管这样的句子叫“保护原创
8、权益·净化网络环境-7-交流教案会员交流资料换头。”“携来百侣曾游”一句由写景到叙事,十分自然。应注意与上阕首句比较,分别有一个表示数量的词,即上阕的“独立”之“独”,与下阕“百侣”之“百”。由“独”到“百”不仅引发了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