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69869
大小:1.12 MB
页数:61页
时间:2020-10-05
《管理会计7――标准成本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章标准成本法企业的全面成本管理,可分为六个主要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其中,成本控制是一个关键环节。控制是管理的基础,要降低产品成本,就要求把原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预算水平等下降到一定水平,这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工作。本章所述的“标准成本”以前面几章有关论述为基础,进一步对如何结合成本的具体特点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作专题性的论述。标准成本法是20世纪20年代随着科学管理运动兴起而产生的,所以,它是管理会计最早的方法。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与标准成本的制定。掌握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熟练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及
2、账务处理。本章学习目标7.1标准成本概述7.2标准成本的制定7.3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7.4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小结练习题与思考题本章学习内容标准成本法是目标成本控制常用的方法。它是以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7.1标准成本概述7.1.1标准成本法的特点7.1.2标准成本7.1.3标准成本的种类标准成本法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计算方法,而是一种将成本计划、控制、计算与分析有机他结合在一起,由一个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以及处理
3、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完整系统。标准成本法与产品成本计算的其他方法不同。其他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是产品的实际成本,即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各种费用;而标准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是产品的实际成本,而是产品的标准成本。因此,标准成本更重要的是用来加强成本控制,在本质上是一种成本管理方法。7.1.1标准成本法的特点标准成本法是在泰勒的生产过程标准化思想影响下,于1904年在美国产生,但并未纳入复式簿记账体系。1911年将标准成本法与会计账务处理结合起来,并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未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到20世纪30年代,工程师与会计师才达成共识,将标
4、准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标准成本制度才最终形成。现在已相当普遍地为西方企业所采用。概念:所谓标准是一种规范,是用来衡量工作完成的效果和效率的尺度。这里所说的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正常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因而是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特点:(1)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它是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查,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的。(2)标准成本具有正常性。它是按正常条件制定的,并未考虑不能预测的异常变动。(3)标准成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一旦制定,只要制定的依据不变,不必重新修订。(4)标准成本具有目标性和尺度性。它是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衡量实际成本
5、的依据。7.1.2标准成本制定标准成本,首先应确定选择什么水平的成本作为现行标准成本。可供选择的标准成本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理想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三种。7.1.3标准成本的种类它是指以现有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处于最佳状态下基础制订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在排除机器故障、工作停顿等一切失误、浪费和耽搁的基础,只有技术最熟练、工作效率最高的工作人员在最佳状态下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这种标准成本的优点是具有激励作用。但由于这种标准过于严格,即对优秀职工也非易事,会使职工丧失信心,且按此所揭示的成本差异失去实际意义,难以进行日常成本控制与考核,故
6、在实际工作中较少采用。1.理想的标准成本它是以有关产品某一年的实际成本为基础,来衡量产品在以后各年度的成本水平,观察成本变动趋势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一经制定,多年保持不变,在较长时期内,都使用这种标准为计算成本的基础,其优点是指各期成本有一共同的比较基础。但由于历史成本可能包含部分无效因素,若计划年度以此为出发点,势必将使无效不断延缓。再者,时间一长,生产技术和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使原有标准不符合实际,因而基本标准成本只说明过去而不能适应未来的要求,在成本管理中不能直接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这种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较少采用。2.基本标准成本它是有关产品
7、在过去一时期内的平均成本,是用以判断产品在计划期内成本水平的尺度。3.平均标准成本它是指根据目前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以有效地利用生产经营条件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成本。在制订这种标准成本时考虑了机器故障时间,以及工人所需停顿、正常损耗等一些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要达到这种标准不容易,亦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种标准成本在成本控制中能发挥积极作用,达到了标准成本所要求的先进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4.正常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由会计部门会同采购部门、劳动工资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及具体生产经营部门等有关责任部门,在对企
8、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条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应尽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