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51463
大小:2.65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0-23
《课程设计说明书压力表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人员:班级:指导教师:工业大学测控系2018-01-03目录1设计任务32方案论证42.2原理分析42.3国外典型仪表现状及发展趋势63参数选择63.1弹簧管63.2曲柄滑块机构73.3齿轮传动参数的选择73.4标尺指针参数选择73.5游丝的选择74参数的计算74.1弹簧管有关参数的确定。84.2曲柄滑块机构参数的确定94.4游丝应力校核114.5游丝各系数最后确定134.6总体方案设计135标准化统计146所绘制零件结构参数设计说明146.1按仪表特性的要求确定零件尺寸146.2按标准化规确定零件尺寸14
2、6.3由材料规格确定156.4由空间结构确定156.5类比157工作总结158公式来源17参考资料171设计任务设计一用于测压力的弹簧管压力表,其要求如下:(1)测量围:0~0.16MPa(2)外部尺寸:外径:<150mm高度:<50mm接头尺寸:M20×1.5(3)标尺特性:等分度:6.75°标度角:270°分度值:0.004MPa分度数:40(4)精度:1.5级(5)测量误差:δ=0.004MPa(20±5)℃2方案论证2.1结构概述弹簧管压力表是一种用来测量气体压力的仪表。压力表的组成:灵敏部分(弹簧管)传动放大部分(曲柄滑块、齿轮机构)示数部分(指针
3、、刻度盘)辅助部分(支承、轴、游丝)2.1.1灵敏元件:将不便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易于直接比较的物理量,本设计将弹簧管作为灵敏元件,将不易于比较的压力转换为易于测量的位移.2.1.2传动放大机构:本设计由曲柄滑块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目的在于传递或放大位移,改变位移性质和得到等分刻度,并且应具有一定的补偿特性,同时仪表有较好的线性特性.2.1.3示数装置:其作用是在接受传动放大机构的位移后,指示出待测量的数值.本设计采用指针指示标尺刻度.2.2原理分析作为灵敏元件的弹簧管可以把气体压力转变为管末端的位移,通过曲柄滑块机构将此位移转变为曲柄的转角,然后通过齿轮
4、机构将曲柄转角放大,带动指针偏转,从而指示压力的大小。将转角放大便于测量,可以提高测量精度。O灵敏部分-弹簧管p传动放大-曲柄滑块机构传动放大-齿轮传动压力表工作原理框图:弹簧管齿轮传动标尺示数psa(线性转换)(线性传动)(线性刻度)曲柄滑块机构j(近似线性传动)弹簧管的压力-位移是线性关系,但弹簧管本身的工艺问题(如材料、加工等)会造成一些线性误差,弹簧管形状的不直、不均匀也会导致非线性误差。曲柄滑块机构可以补偿弹簧管的线性及非线性误差。从0~0.16Mpa调整满足满刻度精度为线性误差调整,中间部分不均匀调整为非线性误差调整。2.3国外典型仪表现状及发展
5、趋势我国仪器仪表产业正在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尽管总体规模不大,但由于对经济增长特殊的拉动作用和倍增效应,发展仪器仪表早已被置于重要地位;而其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仪器仪表行业属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久以来,我国仪器仪表在中高端的创新能力一直差强人意,常常受制于国外专利。在中国市场必然更深更广地向国际开放的情况下,有关“自主知识产权”的呼声日益高涨。3参数选择3.1弹簧管:毛坯外径: 毛坯中径: 壁厚: 轴比: 中心角:γ”=270°材料: 锡青铜(QS
6、n4-0.3)泊松比:E=1.127×105MPa如图所示:h2a2bF=15mmh3.2曲柄滑块机构:相对杆长: 相对轴偏量:转动围角: 初始位置角: 终止位置角:3.3齿轮传动参数的选择:模数:m=0.3 小齿轮齿数:20传动比:3.4标尺指针参数选择:分度尺寸: 短标线长度:5mm长标线长度:10mm 指针与短标线重合长度:指针形状:楔杆形 指针末端宽度:3.5游丝的选择:外径: 径:圈数: 安装角度:宽度比: 摩擦系数:当量摩擦系数:4参数的计算4.1弹簧管有关参
7、数的确定。4.1.1弹簧管外型参数的确定:单位:(mm)项目公式依据计算结果5.000短轴中径5.000长轴中径20.000短轴5.300长轴20.3004.1.2弹簧管末端位移的确定:项目公式依据计算结果⑴0.012径向位移⑵0.805切向位移⑶3.182总位移S⑷3.282位移方向角⑸14.197°附:查表γ=250°4.2曲柄滑块机构参数的确定其结构简图如右图所示中心距计算图:cc’O’sstB滑道O项目公式依据计算结果曲柄长度10.486mm连杆初算值41.944mm偏移距10.486mm连杆初始位置与滑块运动夹角81.176º41.645mm61.
8、219°理论中心距41.2143mm实际中心距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