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26138
大小:42.7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0-17
《背影教案(八年级语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情感目标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重点难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教学设想】1.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寻找歌曲《懂你》、《父亲》等的相关资料。2.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3.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四次背影中的“望父买橘”片段、父亲说的“五句话”、三处情感跌宕,体会语言质朴的特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知识的延伸、情感的迁移,布置作文训练,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教学设计】第1页共7页课前进行情感熏陶,播放歌曲《懂你》一、导入新课1、看文章《儿子眼中的
3、父亲》,谈感想;2、引入课题《背影》。二、走近作者(作者简介)三、背景简介四、文本探究1、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A、你收获到文章哪些信息?B、你能用“我觉得-------”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吗?2、合作探究A、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B、小组讨论交流,对提出的问题筛选、整理,思考问题是否有价值,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3、精心赏析A、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读一读,并用简洁的几个字概括一下。B、你认为哪个背
4、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望父买橘)C、为什么背影凝铸着父亲的深情呢?你能结合词句具体说说吗?(动作、衣着)D、作者为什么要把父亲的背影写得这么详细了吗?E、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字,谁能有感情的给我们读一遍?老师给他配点音乐,一生配乐朗读(生鼓掌)评点F、名家范读(师放录音)G、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到朴实而感人的句子给我们读一读,并作点简要的分析吗?(解读五句话,体会语言的质朴)第2页共7页H、那么,文中的儿子理解了吗?,儿子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领悟的呢?(解读四次流泪)I、小结(
5、点出中心“父爱子,子爱父”)五、敞开心扉,畅谈心声你有过被父母感动的记忆吗?想一想吧!谁愿意把你的幸福和我们一起分享呢?六、教师寄语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七、结束语(背景音乐《父亲》)背影2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教学难点: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
6、情。第3页共7页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谁知道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歌赞颂的是谁?(它是歌颂母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很多的诗和歌都是咏赞母亲的,说明母亲的确伟大。其实父亲和母亲一样伟大,只不过父爱更含蓄、更深沉,只要我们悉心感受,一样能体会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背影》。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
7、最大的是散文,作品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背影》这篇文章发表后,广为传诵,并一直作为语文教材。当年,朱自清先生逝世后,有些中学生拿着报纸悲痛的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见本文的影响之大。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①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第4页共7页差使(chāi)交卸(xiè)奔丧(sāng)游逛(guàng)踌躇(chóu)栅栏(zhà)蹒(pan2)跚(shān)琐屑(suǒ)狼籍(ji2)簌簌(su4su4)拭(shi4)颓(tui3)唐②解释下列词语祸不
8、单行: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来临。踌躇:犹豫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精神萎靡,不振作。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①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②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四、整体感知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①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第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