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庸伯《大学》解.pdf

伍庸伯《大学》解.pdf

ID:58625402

大小:185.7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0-17

伍庸伯《大学》解.pdf_第1页
伍庸伯《大学》解.pdf_第2页
伍庸伯《大学》解.pdf_第3页
伍庸伯《大学》解.pdf_第4页
伍庸伯《大学》解.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伍庸伯《大学》解.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伍庸伯《大学》解说伍庸伯的《大学》解说被梁漱溟称为“八百年来未有之创获”。格致章第一古本《大学》很通顺、很清楚,不必改动章句。《十三经注疏》将《大学》分为六大段:《格致》、《诚意》、《正修》、《修齐》、《齐治》、《治平》。先讲《格致》,共分五节。《格致》可分为三纲、八目。三纲为“明德”、“知止”、“本末”。八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目。总结句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是教人如何做人的,这就要先认识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在。“明德”两字就是点出人的本心,而做人即要

2、明其明德。人生是离不开社会的,说明明德,就是要在社会生活中明明德。而在社会中怎样去明德呢?这便是《格致》章中所要研究的题目对象。关于“明明德”,古人分为三个层次来说它: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第一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功夫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着自己的明德去做人,就是明明德,这一阶段不妨说是“成己”。第二阶段是“新(亲)民”,则是由“成己”到“成物”。第三阶段是“成己”“成物”之极,也就是“止于至善”。“明明德”是士人之事,“新民”是贤人之事,“止于至善”则已到圣人地位。但须知功夫只是一个,“明明德”是

3、自己的事,“成物”在“成己”之中,“止至善”更不在“成己”、“成物”之外。三个阶段只不过是功夫造诣深浅不同而已。“亲民”之“亲”字,我以后应作“新”字。“明”、“新”、“善”三字在三阶段文字中,可以互相通用,因为事情只是一件。第二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不是上文之“止至善”,“至善”的境界是很高的。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去作明明德的功夫是“知止”,你是人就应该做个人,人具明德,就必明其明德,知此意就算“知止”了。“止”如《易经?艮卦》上的那个“止其所”,《说文》曰:“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

4、足。”也就是起点的意思。“定”是说定向,自己精神有了定向,总朝着那方向去,身心能有着落。“静”指杂念减少,凡不合自己精神定向的杂念,经过斗争自然渐渐减少。“安”是说身之事,比前杂念减少的情形又进一步,正如“畅于四肢”和“百体从令”那样。“虑”则说向更深细处,清除微细惑习,有如过滤,就是虑。“得”就是得“明德”。从“知止”到“能得”,是说一般人“明明德”的内容。第三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一节是说近道。“近道”之“道”即开首“大学之道”——明其明德。上文从“知止”而定、静、安、虑、得,叙说人之明其明德,即是“说道”。此节从知

5、本末、终始、先后来说“近道”,由“近道”得“入道”。所以接着上文,把近道提出来说,乃极其重要的。此节而正是在引起下文,下文第四节点出近道的事实内容。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是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世间一切事物天然存在的条理,知其如此,你便得知先从何处下手。下文的八条目,正是教人知所先务。而朱子认为明德为本,新民为末,那就错了。近道<道(近道视道为狭)近道→道(近道趋达于道)近道——本末先后(能得其本末先后即是近道)第四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6、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身为家、国、天下之本。所以天下、国家、身这人类的一整体就是一物。身在这一物中是本,其家、国、天下对此皆可云末。天下国家身心意知物图1大学八目结构图注:实线有形分大小,虚线无形别精粗;虚线中之物,即观念概念为物之代表者。身虽为本,而居中活动者则在心。心的活动,其表见在意。意是很多知识凑起来形成的,其中却离不开好、恶、迎、拒。形成意的知识起于后天,是物在心之反映。“知”即是知识。“物”,不外指天下、国、家、身这一大物;“

7、知”,则是其间本末先后的一大条理;而修、齐、治、平,正是其所谓“事”。修身为事之始,治平为事之终。只须把这其间的物的本末、事的终始弄明白,便是“物格而后知至”了。“格物”的“格”字,《说文》上训为“木长貌”。树木的生意或生气,固通乎其整体,然其生长却由本及末,有其顺序。“木长貌”应即树木由本及末那生长的情形。所以把事物由本及末层层发展的情形表露出来,亦即为“格物”了。而知识为物之反映,事物情理是这样,照样反映无误,亦即为“知至”。由身而家、而国、而天下(物),这其间的修、齐、治、平(事)的本末终始先后之序,可说为人世间一大法则或规律,乃是从人

8、类历史经验得来的关系人生最重要的知识。人非“明德”无以为人生,而人生非循由乎此规律无以明其明德。“明明德”是道,认识此规律而循由之以行,即是“近道”。第三节提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