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21907
大小:226.2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0-16
《周郑交质r知识讲稿.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③。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虽然没
2、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草,蕨类水草这样的菜,竹筐铁锅这样的器物,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思考:题目里的“
3、周”与“郑”分别指谁?“交质”是一种什么行为?它们之间本是什么关系?这样做说明了什么问题?分别指周王朝与周王朝治下的诸侯国郑国。为了约束对方而彼此交换人质所做的抵押。周王与郑君本来是君臣关系,郑国本来隶属周王朝应该接受周王朝的节制。“周郑交质”表明了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诸侯之间互相提防戒备和弱肉强食的政治面貌。通观全文,看看全文是从哪两个角度叙事论事的?本文从“信”“礼”的角度来叙事论事;周、郑靠交换人质来维持关系,谈不上“信”,上下之间的“礼”也破坏了。在文中,作者把周、郑
4、称为“二国”,就暗含讥讽之意。解释下列红色实词、虚词:周郑交恶()信不由中()明恕而行()虽无有质(即使)苟有明信()荐於鬼神()羞於王公()又焉用质()昭忠信也()相互、彼此通“衷”,内心谅解、体谅疑问代词,表反问。哪里美味佳肴。引申为进献进献,引申为祭祀、供奉如果、假如彰显、显扬担任庄公为平王卿士王子狐为质于郑信不由中苟有明信结二国之信昭忠信也充当、作为约定、信约信用盟约信用句子翻译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为……于……”结构转换成现代汉语的技术处理。】王子狐到郑国去做人质,郑公
5、子忽到周朝去做人质。(……作为人质去郑国了,……作为人质去周朝了……)苟有明信……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荐[之]於+宾语”以及“可……,可……”的翻译处理。】如果(双方)都有确有诚意,那么(即使)是……都可以供奉鬼神,进献给王公。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省略了关联词的假设句,“行之以礼”的倒装句,以及“焉用质”的反诘句在翻译时的处理。】更何况君子缔结两国之间的盟约,如果按照礼行事(去做),又哪里需要彼此交换人质呢?(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