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数感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pdf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数感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pdf

ID:58591680

大小:33.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1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数感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pdf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数感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pdf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数感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pdf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数感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pdf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数感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数感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数感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引言】在五年的数学教学中,碰到过几次这样的学生作业:“门高2厘米”“妈妈的体重是50克”“小红每分钟走1米”“小明的爸爸今年18岁”⋯⋯如此荒诞的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问问其他老师,又都有这样的经历,唉!我们的学生怎么这么差劲!上感慨之余,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的头脑中一点“数”都没有。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

2、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

3、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例如:到操场

4、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

5、言来表达与交流。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即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又比如:认识“0”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

6、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表上见过”;“电话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了数感。二、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

7、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讲长度单位厘米时,(学生学习了测量部分物体的长度后。老师问:“你们现在还想知道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度?”学生(脱口而出)说:“老师,我想测量您的腰围是多大?”老师亲切地说:“当然。不过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眼力,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腰围是多少厘米?”生:104厘米。生:40厘米。生:60厘米。⋯⋯老师又问:估计不准,还得量一量才知道,但老师今天没有卷尺,只有直尺,怎么办呢?(学生沉思片刻,有学生陆

8、续举手)。生1:跑上讲台,拿着米尺,小心翼翼地围着老师的腰围绕了一圈。看看大约是62厘米。生2:我想用一张长长的纸条,对着米尺把刻度画下来,就可以当米尺用了。生3:我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只要准备一根绳子,围着你的腰绕一圈,再用尺量一下围您腰绕一圈的绳子的长度,就可以知道您的腰围是多少厘米?(班上想起热烈的掌声)生4:老师,您能把你的裤子借我用一下吗?(老师先是一楞,然后亲切地走到他身边微微一笑)。生4:您把您的裤子给我,裤腰不是一个圆的吗?我把它拉直。量一量它的长度,量得的长度就是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