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实验报告.docx

拉伸实验报告.docx

ID:58578943

大小:746.8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0-19

拉伸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拉伸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拉伸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拉伸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拉伸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拉伸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NANCHANGUNIVERSITY实验应力分析题目:低碳钢拉伸冷作硬化破坏试验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力学学号:6姓名:陈林指导教师:兰志文填表日期:2014.10.11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观察低碳钢的拉伸过程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分析其力学性能。2.测绘低碳钢试件的载荷-变形曲线。3.测定低碳钢的拉伸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4.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5.观察低碳钢在拉伸强化阶段的卸载规律及冷作硬化现象,并对比直接拉断与冷作硬化后再拉断的区别。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电子式引伸计3.游标卡尺三、实验原理与方法低碳钢的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是

2、由拉伸试验测定的。试验采用的圆截面短比例试样按照国家标准(GB/T228-2002)制成,如图1-1所示。这样可以避免因试样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而产生的差异。图中:为试样直径,为试样的标距,并且短比例试样要求。图1-1低碳钢拉伸试验应遵照国家标准(GB/T228-2002)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在实验过程中,与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联机的微型电子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实时绘出试样的拉伸曲线(也称为曲线),如图1-2所示。图1-2低碳钢试样的拉伸曲线(图1-2)分为四个阶段-弹性、屈服、强化、局部变形阶段。如果在强化阶段卸载,曲线会从卸载点开始向下绘出平行于初始加载弹性阶段直线的一条斜直线,表

3、面他服从弹性规律。如若重新加载,曲线将沿此斜直线重新回到卸载点,并从卸载点接续原强化阶段曲线继续向前绘制。此种经过冷拉伸使弹性阶段加长、弹性极限提高,塑性下降的现象,工程中称为冷作硬化现象。与电子万能试验机联机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自动给出低碳钢试样的屈服载荷、最大载荷。取下试样测量试样断后的最小直径和断后标距,由下述公式可计算低碳钢的拉伸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如若实验前将试样的初始直径,初始标距长度等数据输入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可绘出应力-应变()曲线,并在实验结束后给出该材料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应当指出,上述所测定的力学性能均为名义值,工程应用较为方便,称为工程应力和工程

4、应变。由于试样受力后其直径和长度都随载荷变化而改变,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须用试样瞬时截面积和瞬时标距长度进行计算。注意到试样在屈服前,其直径和标距变化很小,真应力和真应变与工程应力和工程应变差别不大。试样屈服以后,其直径和标距都有较大的改变,此时的真应力与工程应力和工程应变会有较大的差别。低碳钢的弹性模量由以下公式计算:式中为相等的加载等级,为与相对应的变形增量,为引伸计的标距。四、实验步骤1.分别测量两个试样的初始直径和初始标距长度:在试样标距段的两端和中间三处测量试样直径,每处直径取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平均值,做好记录。三处直径的平均值取做试样的初始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低碳钢试样的初始标距长

5、度2.熟悉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运行测试应用程序POWERTEST3.0,并开启电子万能试验机电源3.依据以往实验资料,在微机电子万能试验机上编辑实验方案,需考虑力加载速度,力控制大小,弹性范围,引伸计拆卸点,卸载方式,实验终止条件等。编辑一套实验方案:低碳钢拉伸冷作硬化破坏试验。4.检查试验机家具是否与试件配套,确定配套后在试验机上装夹低碳钢试样:先用上夹头卡紧试样一端,测试应用程序中荷载项清零,然后下降试验机活动横梁,使试样下端缓慢插入下夹头的V型卡板中,锁紧下夹头。(注意此时荷载项不再为零,因为已有初始荷载,不能再用荷载清零,而是按试验机上控制面板额保护按钮,以消除初始荷载

6、,当荷载项接近零时,按停止按钮。)5.在试样的试验段上利用橡皮筋安装引伸计,注意安装后须轻轻拔出引伸计定位销钉。6.设置限位挡块,确定实验方案无误后在计算机应用程序界面中单击界面右侧按钮“试验”按钮,开始试验。观测实验曲线变化,以及试样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形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到达引伸计拆卸点时迅速拆下引伸计。7.实验结束后,拆卸试样,用游标卡尺量取破坏后试样的最小直径以及标距长度。8.导出实验数据,以备后续数据处理。9.结束实验并整理实验现场。五、试验程序的编制表1-1试验程序的编制方案低碳钢冷作硬化拉伸实验实验方向拉向实验标准GB/T228-2002入口力5N实验结束参数设置定力:70000

7、N定力衰减率:50%程序设计1.力控制150N/S,目标力控制4000N2.力保载10S(保载时记录引伸计读数)3.力控制150N/S,目标力控制8000N4.力保载10S(保载时记录引伸计读数)5.力控制150N/S,目标力控制12000N6.力保载10S(保载时记录引伸计读数)7.力控制150N/S,目标力控制16000N8.力保载10S(保载时记录引伸计读数)9.力控制150N/S,目标力控制20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