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模型原理.docx

新安江模型原理.docx

ID:58577757

大小:205.3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0-19

新安江模型原理.docx_第1页
新安江模型原理.docx_第2页
新安江模型原理.docx_第3页
新安江模型原理.docx_第4页
新安江模型原理.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安江模型原理.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新安江模型基本原理1.1新安江模型原理原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的赵人俊教授于1963年初次提出湿润地区以蓄满产流为主的观点,主要根据是次洪的降雨径流关系与雨强无关,而只有用蓄满产流概念才能解释这一现象。上个世纪70年代国外对产流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1978年出版的《山坡水文学》,它的结论与赵人俊教授的观点基本一致:传统的超渗流概念只适用于干旱地区,而在湿润地区,地面径流的机制是饱和坡面流、壤中流的作用很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的新安江模型采用蓄满概念是正确的。但对于湿润

2、地区,由于没有划出壤中流,导致汇流的非线性程度偏高,效果不好。80年代初引进了山坡水文学的概念,提出三水源的新安江模型。新安江三水源模型流程图见下图1.1。图1.1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流程图新安江水文模型按照三层蒸散发模式计算流域蒸散发,按蓄满产流概念计算降雨产生的总径流量,采用流域蓄水曲线考虑下垫面不均匀对产流面积变化的影响。在径流成分划分方面,对三水源情况,按“山坡水文学”产流理论用一个具有有限容积和测孔、孔底的自由水蓄水库把总径流划分为饱和地面径流、壤中水径流和地下水径流。在汇流计算方面,单元面积

3、的地面径流汇流一般采用单位线法,壤中水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的汇流则采用线性水库法。河网汇流一般采用分段连续演算的Muskingum法或滞时演算法,但它一般不作为新安江模型的主体。模型中主要参数如表1.1所示。表1.1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的定义参数含义K蒸散发能力折算系数WM流域蓄水容量UM上层蓄水容量LM下层蓄水容量C深层蒸散发系数IM不透水面积占全流域面积之比B蓄水容量曲线指数SM流域自由水蓄水容量EX自由水蓄水容量曲线指数KI壤中水径流出流系数KG地下水径流出流系数CS地面径流消退系数CI壤中水

4、径流消退系数CG地下水径流消退系数N子河段数KE子河段洪水波传播时间XE子河段流量比重因子概念性模型的结构反应客观水文规律,参数应该代表流域的水文特征,把模型设计为分散性的,主要是为了考虑降雨分布不均的影响,其次也便于考虑下垫面条件的不同及其变化。降雨分布不均,不但对汇流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对产流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采用集总性模型,应用面平均雨量来进行计算,误差可能很大,而且是系统性的。新安江水文模型是分散性模型,可用于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湿润季节。当流域面积较小时,新安江模型采用集总模型,当

5、面积较大时,采用分块模型。它把全流域分为许多块单元流域,对每个单元流域作产汇流计算,得出单元流域的出口流量过程。再进行出口以下的河道洪水演算,求出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把每个单元流域的出流过程相加,就求得了流域的总出流过程。新安江模型按泰森多边形法分块,以一个雨量站为中心划一块,这种分法便于考虑降雨分布不均。新安江模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蒸散发计算、产流量计算、水源划分和汇流计算。径流划分为直接径流和地下径流,产流计算用蓄满产流方法,流域蒸发采用二层或三层蒸发,水源划分采用稳定下渗法,直接径流坡面汇流

6、用单位线法,地下径流坡面汇流采用线性水库。输入为实测降雨和实测蒸散发能力,输出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和流域蒸散发量。1.1新安江模型结构1.1.1蒸散发计算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中的蒸散发计算采用的是三层蒸发计算模式,其参数为上层张力水容量UM,下层张力水容量LM,深层蒸散发系数C,蒸散发折算系数K,所用公式如下。当上层张力水蓄量足够时,上层蒸散发EU为:当上层已干,而下层蓄量足够时,下层蒸散发EL为:当下层蓄量也不足,要触及深层是,蒸散发ED为:1.1.1产流量计算产流量计算是根据蓄满产流理论得出的。所谓蓄

7、满,是指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在土壤湿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时不产流,所有降雨都被土壤吸收,成为张力水。而当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所有降雨(减去同期蒸发)都产流。产流计算中参数为包气带张力水容量WM,张力水蓄水容量曲线的方次B,不透水面积的比值IM,所用公式为:式中,R为产流量;MM为流域最大点蓄水容量。1.1.2水源划分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分水源计算中,共分为三种水源即地面径流RS、地下径流RG和壤中流RI。参数为表层土自由水蓄水容量SM,表层自由水蓄水容量曲线的方次EX,表层自由水蓄量对地下

8、水的出流系数KG及对壤中流的出流系数KI,所用公式为:1.1.1汇流计算流域汇流计算包括坡地和河网两个汇流阶段。坡地汇流是指水体在坡面的汇集过程,水流不但发生了水平运动,而且还有垂向运动。在流域的坡面上,地面径流的调蓄作用不大,地下径流受到较大的调蓄,壤中流所受调蓄介于两者之间。河网汇流是指水流由坡面进入河槽后,继续沿河网的汇集过程。在河网汇流阶段,汇流特性受制于河槽水力学条件,各种水源是一致的。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中的河网汇流,仅指各单元面积上的水体从进入河槽汇至单元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