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接线问题的moldflow解决方案

熔接线问题的moldflow解决方案

ID:5855824

大小:44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6

熔接线问题的moldflow解决方案_第1页
熔接线问题的moldflow解决方案_第2页
熔接线问题的moldflow解决方案_第3页
熔接线问题的moldflow解决方案_第4页
熔接线问题的moldflow解决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熔接线问题的moldflow解决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熔接线产生的原理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当采用多浇口或型腔中存在孔洞、嵌件、以及制品厚度尺寸变化较大时,塑料熔体在模具内会发生两个方向以上的流动,当两股熔体相遇时,就会在制品中形成熔接线,尽管熔接线是在模具充填过程中形成的,但它们的结构、形状和性质与整个注塑成型过程相关。熔接线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制品的外观质量,而且对制品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经常令无数工程技术人员头痛不已,在此将解决熔接线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供参考,希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能从中得到启发。 熔接线产生的原理: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相对于熔融塑料,温度低,因此在填充过程中在模具壁上形成凝固层(如Fig1),而

2、且凝固层温度低,因而当两股料流汇合时,交界处产品表面的凝固层熔合不好,熔接线很深,从而看起来很明显。熔接线的深度可以用粗糙度仪进行测量(如Fig2)。另外两股料流的汇合角度也会影响到熔接线的明显程度,而且汇合角度和深度有关系(如Fig3)。 Fig1喷泉流动和凝固层 Fig2粗糙度仪及熔接线深度判定 Fig3熔接线汇合角度与深度的关系从Fig2可以看出,熔接线深度超过2μm,熔接线可见。从Fig3可以看出,当熔接线深度为2μm时,熔接线的汇合角度刚好是75○,所以汇合角度75○也是熔接线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线;而moldflow可以分析出熔接线的汇合角度,所以可以应用

3、moldflow分析考察熔接线是可见还是不可见。 Fig4Meldline和Weldline的定义熔体汇合时形成的接缝分熔合线(meldline)和熔接痕(weldline),熔合线的性能明显优于熔接痕。 一般而言,汇合角大于135度时形成熔合线,小于135度时形成熔接痕,如下图所示。熔合线的性能明显优于熔接痕,汇合角对熔接缝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因为它影响了熔接后分子链熔合、缠结、扩散的充分程度,汇合角越大,熔接缝性能越好。 二、解决熔接线问题的方法 解决熔接线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从成型工艺上,原料方面,模具加工方面,产品结构优化等等,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利用Mold

4、flow分析技术从以下方面帮助解决熔接线的困扰:(1)优化浇口位置;(2)优化产品设计;(3)采用时序阀浇口;(4)用骤冷骤热模。 2.1优化浇口位置调整结合线分布 如下图产品在开模时,原始两点进浇会导致外观面上产生结合线,利用Moldflow调整浇口个数及位置,直到结合线位置重新分布到非外观区域,分析出最合适的浇口,最终成型出合格的产品。 Fig5外观面上有结合线 Fig6调整浇口位置后结合线位置转移 Fig7成型出产品外观OK2.2调整产品局部特征解决熔接线问题 如图Fig8产品为汽车配光镜,外观件,成型材料为透明PC,产品尺寸:63×20×26mm,成型出来产

5、品问题是RR花纹附近有熔接线,调整工艺条件无法消除,用Moldflow分析,发现由于RR花纹处产生明显滞留,导致熔胶汇合产生熔接线,如图Fig9 Fig8实际产品RR花纹附近有熔接线 Fig9Moldflow分析出RR花纹附近有滞留对此一般解决办法自然是调整肉厚,但是究竟将肉厚调整到多少为最合适呢?根据经验可能很难判断,反复试模成本高,赶不上交期…这时利用Moldflow分析可以帮到我们:根据以上介绍结合线是否可见跟汇合角度的关系,我们将产品RR花纹处的肉厚分别增厚0.2mm,0.4mm,0.6mm三种方案,分别进行Moldflow分析,从充填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只

6、有肉厚增加0.6mm的那一种,充填后没有结合线,如图Fig10Fig10从充填模式可见,RR加厚0.6mm流动模式最好2.3调整产品壁厚解决熔接线、包封问题 下图产品为汽车转向灯遮光罩,材料为PC,汽车外饰透明件外观要求高,如图Fig11Moldflow壁厚检查可以看出,产品中间壁厚为1.5mm时,边缘较厚为2.8mm,利用Moldflow进行最佳浇口位置分析,如图fig12,可以发现产品最佳进浇位置位于产品中间部分的两侧,为此我们设计了两种进浇方案进行对比如图Fig13,方案之一,从左边进浇,从流动模式及结合线分布可以看出产品右边会有结合线产生;方案之二,如图Fi

7、g15,从右边进浇,从流动模式及结合线分布可以看出产品左边会有结合线产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产品流动模式不好主要是产品结构(壁厚)导致,从浇口因素改善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着手方向应该是调整产品壁厚。Fig14从左边进浇,右边会有包封、结合线Fig15从右边进浇,左边会有包封、结合线之后我们把产品中间厚度从1.5mm增加到1.8mm,之后重新进行Moldflow分析,如图Fig17,优化后的充填模式很顺畅,没有包封和结合线,最后成型出的产品外观OK。2.4采用阀浇口解决熔接线问题 案例:汽车仪表板本体骨架 如果产品大而且复杂,经常采用多个浇口,如果这些浇口都同时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