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5桃花源记》word教案(1).docx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5桃花源记》word教案(1).docx

ID:58548174

大小:29.88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10-21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5桃花源记》word教案(1).docx_第1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5桃花源记》word教案(1).docx_第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5桃花源记》word教案(1).docx_第3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5桃花源记》word教案(1).docx_第4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5桃花源记》word教案(1).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5桃花源记》word教案(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熟读并背诵全文;品味简洁而蕴含丰富的语言。3.正确理解和看待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重难点1.积累词语,背诵课文。2.正确理解和看待作者的理想。教学方式1.朗读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3.品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1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3.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二、导入课文。宋代有一位名闻天下的大文豪,因得罪权贵被贬出京,贬地是被当时

2、人称为蛮荒之地的岭南,已是垂垂老者的他满目含愁,神情凄惨,不知怎样才能度过这漫漫征程和以后寂寥的岁月。然而一本古人诗集却使他笑逐颜开,千般愁,万种虑,都被抛在了脑后。从此,这本诗集便伴随着他走向那不可知的未来。他规定一天读一首。并不是因为这些诗难懂,相反,他太喜欢这些诗了,在看似质朴无华,平淡无奇的外表下,蕴含着绚烂多彩、余味无穷的意味。所以,他要用心灵细细咀嚼。在咀嚼之中,这位大文豪找到了自己的隔代知音,找到了精神的新生。他就是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而那位古人就是大诗人陶渊明。那么,关于陶渊明你们了解多少呢?三、作家作品。1.陶渊明(36

3、5~427),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他又名陶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征士”(按照当时的习俗,德高望重的人死了,应该加个谥号,一则为了褒扬死者,二则为了教育世人。当时文坛领袖的颜延之将此谥号给了陶渊明,并写了悼文,高度赞扬了他无与伦比的高洁节操。)因为陶渊明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与当时文人的普遍倾向背道而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高度评价陶渊明的节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4、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但对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诗文却忽视了。到了唐代,陶渊明的作品才逐渐得到较高的评价。李白、杜甫都曾称颂过陶渊明。其诗文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到宋代才被逐渐以典范的形式确立了下来。欧阳修就说:“晋无文章,惟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苏东坡第一个成功地解读了陶渊明诗文,为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石。多少有识之士,宁可固守物质的清贫,也要追求精神的富有、享受精神的自由。陶渊明所塑造的世外桃源,更是多少代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家园、精神家园。2.经历: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

5、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3.作品简介:《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

6、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作者写作时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四、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一)初读,通文意: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桃花源的美。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3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二)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

7、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并对本课文言文知识进行归纳:本课文言文知识归类: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8、6)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3.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放弃、舍弃,动词)②屋舍俨然(房屋,名词)③退避三舍(行军三十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