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

ID:5854777

大小:2.69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7-12-14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_第1页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_第2页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_第3页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_第4页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_第5页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_第6页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_第7页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_第8页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_第9页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国家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东贵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主任委员东贵荣主要内容头穴透刺法3背景与意义1解决的核心问题2阴阳调衡透刺法4临床应用5一、背景与意义中风病概述脑血管病构成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致死病因之一。成为世界性流行病。高发病率:我国脑出血发病率约为150/10万,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20-30%,是脑血管病中发病较急、病情重、死亡率更高的疾病。国家卫生部统计脑血管疾病死亡

2、人数已占首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为特点。高死亡率和致残率:我国每年死亡率120/10万,存活者中约75%致残,约1/3的患者严重残疾而影响生活自理。中风病概述我国每年治疗中风费用在100亿元以上,直接和间接损失近200亿元人民币。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解决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急救,死亡率显著下降,同时致残率明显升高。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当今医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攻关课题,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中风病的关键问题生存率提高,死亡率降低,中风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残障是中风病防治中的关键问题。生存率死亡率并发症神经功能残障针灸治疗中风病现代神经医学西药

3、手术中药治疗中风病的诊断有效率68.29%急危重症不可替代神经早期康复针灸治疗针刺治疗中风病古典针灸文献中即有脑出血的记载,近代中医学已能明确区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认为针刺是一种外来刺激,加重病人的精神紧张,出血灶不稳定,容易引发再出血或加重脑水肿,提出脑出血不适合针刺尤其在头部针刺治疗,使脑出血的针刺治疗一直局限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失去最佳康复的治疗时机,疗效受到明显的影响。为了建立头穴针刺治疗脑出血临床方法,自1986年在CT诊断基础上系统开展了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系统研究。中医学对脑出血的认识《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而形气绝,而血箢于上,使人薄厥。”《素

4、问·调经论》:“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则生,不复则死。”《医学衷中参西录·内外风候》:“其人薄厥者,言脑中所箢之血,激薄其脑部,以致于昏厥也。”现代医学脑出血的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不适合针刺国家十一五课题打破陈规80年代中期1988年1994年2009年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机理研究全国头部腧穴学术大会东氏头穴透刺针法东氏头穴透刺针法简介“东氏头穴透刺针法”是根据先辈的临床经验,又经过几十年大量的临床医疗实践和研究总结提出的一种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相关概念头穴透穴人体头部的腧穴,是颈项以上人体头颅部的腧穴,不同于头针、头皮针只是人体头皮部具有毛发部位的腧穴。一

5、针两穴或多穴接经、临经、跨经针刺的一种针刺方法。相关概念头针头穴透刺东氏头穴透刺法的理论依据1、经络理论:十四经、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与头部密切相联系;经络理论现代的脑和脊髓的解剖生理功能理论&头是十二经、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汇聚的部位诸阳之会头有五官八窍2、脑为奇恒之腑,具有统领经络、脏腑之功能;理论依据理论依据3、头有五官八窍:五官:眼、耳、鼻、喉、舌;感观万物,总计八窍。4、眼有五轮八廓,耳、鼻、舌有五脏六腑之分别定位与功能。5、面部有五脏六腑分布于功能之区别;理论依据现代脑的解剖生理:脑半球:左右两半球:脑叶:五叶: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岛叶脑极:五极

6、:额极、颞极、顶极、枕极、岛极风府风池风池神庭头维头维曲鬓曲鬓百会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足少阳胆经督脉额叶额叶颞叶颞叶顶叶顶叶枕叶枕叶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理论依据阴阳调衡透刺针法阴阳调衡透刺针法的立论依据脏腑阴阳气血失衡是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中风病的发生与五脏气血阴阳失调密切相关,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肾水虚弱,不能制火,心火爆亢;金水不能制木,肝阳上亢;脾失健运,痰热互结,均能引起中风病的发生。《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五藏之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阴阳调衡透刺针法的立论依据中风

7、病的辨证分型可分为阴阳两纲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课题组在传统分型辨证为代表)和六型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出血中风急性期分阳类证、阴类证辨证。《景岳全书·杂症谟·诸风·论丹溪中风说》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夫阳病者,即气病也。气本乎阳,而阴邪胜之则病也。阴病者,即血病也,血本乎阴,而阳邪胜之则病也。”阴阳调衡透刺针法的立论依据中风后肢体瘫痪亦是气血阴阳失衡的表现中风后瘫痪包括弛缓状态和痉挛状态,无论是弛缓状态还是痉挛状态,都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衡所引起的。中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