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docx

高一物理教案: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docx

ID:58545634

大小:33.4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0-21

高一物理教案: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docx_第1页
高一物理教案: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docx_第2页
高一物理教案: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教案: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教学目的学法引导重点难点教具整体感知教学过程第四节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一、知识目标:1: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2:能应用力矩平衡条件处理有关问题。二、能力目标:1:学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2:进一步熟悉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三、德育目标:使学生学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力臂与力矩概念的认识,并帮助学生建立如何受力分析和建立平衡方程。教学重点: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难点:用力矩平衡条件如何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投影仪、投影片在解决平衡问题中,都需要先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再根据运动状态列方程。在以后的圆周运动,动量、机械能、机械振动的教学中,仍要贯彻物

2、体的受力分析,使学生逐步领会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方法。一、导入新课1.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1)什么是力矩的平衡?(2)有固定准确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动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求解问题的方法。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熟练应用力矩平衡条件解决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在转动平衡状态下的问题。2:进一步提高受力分析的能力。(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如图:BO是一根质量均匀的横梁,重量G1=80N,BO的一端安在B点,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另一端用钢绳AO拉着横梁保持水平,与钢绳的第1页共3页夹角30o,在横

3、梁的O点挂一个重物,重要G2,求钢绳对横梁的拉力1:=240NFa:分析(1)本题中的横梁是一个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教(2)分析横梁的受力:拉力F1,重力G1,拉力F2;(3)找到三个力的力臂并写出各自的力矩:F1的力矩:F1lcsinlG1的力矩:G12F2的力矩:G2lb:指导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学c:用投影片展示正确的解题过程如下:解:据力矩平衡条件有:F1lsinG1lG2l02G12G2NF1由此得:2sind:巩固训练:过如图所示,OAB是一弯成直角的杠杆,可绕过O点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杆OA长30cm,AB段长为40cm,杆的质量分布均匀,已知OAB的总质量为7kg,现在施加一

4、个外力F,使杆的AB段保持水平,则该力作用于杆上哪一点,什么方向可使F最小?2:用投影片出示例题2:一辆汽车重1.2×104N,使它的前轮压在地秤上,测得的结果为6.7×103N,汽车前后轮之间的举例是2.7m,求汽车重心的位置,(即求前轮或后轮与地面接触点到重程力作用线的距离)(1)分析:汽车可看作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若将后轮与地面的接触处作为转动轴,则汽车受到以下力矩的作用:一是重力G的力矩;二是前轮受到的地秤对它的支持力的力矩;汽车在两个力矩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利用转动平衡条件即可求出重心的位置。(2)注意向学生交代清:第2页共3页a:地秤的示数指示的是车对地秤压力的大小;b:据牛顿第

5、二定律得到车前轮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也等于地秤的示数。(3)学生写出本题的解题步骤,并和课本比较;教(4)讨论:为什么不将前轮与地秤接触处作为转动轴?将前轮与地秤接触处作为转动轴,将会使已知力的力臂等于0,而另一个力(即后轮与地秤间的作用力)又是未知的,最后无法求解。学过程备注(5)巩固训练:一块均匀木板MN长L=15cm,G=400N,搁在相距D=8m1的两个支架A、B上,MA=NB,重G2=600N的人从A向B走去,如图:问人走过B点多远时,木板会翘起来?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运用力矩平衡条件解题的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找出每一个力的力臂,分析每一

6、个力矩的转动方向;3:据力矩平衡条件建立方程[M合=0或M顺=M逆]4:解方程,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四、作业:练习二③④五:板书设计:对固定轴的选取:一般以未知力为轴,这样在分析力时就少一个力,从而使问题简单化。1、不分析作用线过转轴的力对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受力分析时2、不能将物体视为质点3、各力均画在实际作用点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确定研究对象,看它是否处于转动平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解题步骤选取转动轴,确定各力对轴的力臂和各力矩转动的方向据力矩平衡条件列出方程求解第3页共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