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

ID:58522144

大小:69.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21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_第1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_第2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_第3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有感情地品读中体会亲情,领略意境。2.教师要借用现代教学媒体和自身语言的感染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中一定有人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吧!(中

2、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书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从宋朝开始盛行,到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3、和中秋节有关的呢有月饼啊。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月亮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但愿人长久3.我想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出自哪位文学家的哪篇词中吧!(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介苏轼:苏轼,四川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考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4.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苏轼又怎么写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1.老师读课文要求:找出生字、词,划出难读的地方,听懂课文内容。2.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B.查字典

4、理解词义。C.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出示词语:朝廷派往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品尝瓜果观赏心绪不宁手足情深玩耍形影不离屈指埋怨隐现远阁千里拥有一轮宽慰低声吟诵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但愿婵娟A.开火车读B.齐读C.指名读D.指名抽读三、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过渡:谁预习最认真的,现在就让他来告诉你,进入朗读大比拼。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内容分别包括哪几自然段?①介绍了苏轼创作的原因,那就是思念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洵。②具体描绘词的意境。2.默读课文找一找揭示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思念、(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四、细读课文过渡:苏轼的情感是怎样

5、变化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的情感之“思念”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1到3自然段。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回答:为什么会产生思念?A.“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啊,明月当空,每家人家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在自己的院子里,吃着瓜果,欣赏着月色。大人们在谈论着,小孩们在嬉戏着。可这一切不属于苏轼啊!①我们班一定有人能描述一下苏轼此时的姿势和神情吧!②人们是多么幸福愉快啊,而苏轼是伤感孤独啊,指名朗读这一段。B.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侯,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后,他们就各奔东西,

6、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小时侯和长大后是多么不一样啊,难怪要思念自己的弟弟啊!①这时候苏轼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呢?2.学生演奏《良宵》,一起把课文的1到3自然段朗读一遍。3.那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呢?(道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背景。)五、指导写字吟诵的吟是个今不是令,是没有一点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用适当的词语填空()月千里万里()离欢欢喜喜地()心()情深悲欢圆()()西沉手()不宁形影()云()到床前()阁当空阴晴离()眼睁睁地()2.课文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是写苏轼写作的原

7、由,那么谁能把中秋节那天发生的事说一说吗?过渡:那么接下来苏轼的情感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二、细读课文(一)苏轼情感之埋怨1.指名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2.这时候月亮怎么样呢?(圆、亮)月亮渐渐西沉,它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句话告诉我们两点:ɑ西沉,说明时间已经过了晚上十二点了。B今天又是中秋节,是月亮离地球最近的日子,这时是月亮离地球最近的时候,月亮是又圆又大啊,所以作者用了“洒”,他说这月光像水一样泻到了地面上。而且洒的方向这里是从窗外洒向里面的)3.这时候我们的苏大词人怎么样了?(埋怨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是没

8、有什么有感情与无感情的。诗人却移埋怨之感情与月亮,觉得月亮也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埋怨月亮其实是埋怨人啊!人世间啊!你为什么有这么多烦琐的事,使人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有感情地品读中体会亲情,领略意境。2.教师要借用现代教学媒体和自身语言的感染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中一定有人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吧!(中

2、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书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从宋朝开始盛行,到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3、和中秋节有关的呢有月饼啊。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月亮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但愿人长久3.我想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出自哪位文学家的哪篇词中吧!(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介苏轼:苏轼,四川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考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4.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苏轼又怎么写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1.老师读课文要求:找出生字、词,划出难读的地方,听懂课文内容。2.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B.查字典

4、理解词义。C.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出示词语:朝廷派往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品尝瓜果观赏心绪不宁手足情深玩耍形影不离屈指埋怨隐现远阁千里拥有一轮宽慰低声吟诵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但愿婵娟A.开火车读B.齐读C.指名读D.指名抽读三、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过渡:谁预习最认真的,现在就让他来告诉你,进入朗读大比拼。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内容分别包括哪几自然段?①介绍了苏轼创作的原因,那就是思念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洵。②具体描绘词的意境。2.默读课文找一找揭示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思念、(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四、细读课文过渡:苏轼的情感是怎样

5、变化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的情感之“思念”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1到3自然段。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回答:为什么会产生思念?A.“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啊,明月当空,每家人家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在自己的院子里,吃着瓜果,欣赏着月色。大人们在谈论着,小孩们在嬉戏着。可这一切不属于苏轼啊!①我们班一定有人能描述一下苏轼此时的姿势和神情吧!②人们是多么幸福愉快啊,而苏轼是伤感孤独啊,指名朗读这一段。B.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侯,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后,他们就各奔东西,

6、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小时侯和长大后是多么不一样啊,难怪要思念自己的弟弟啊!①这时候苏轼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呢?2.学生演奏《良宵》,一起把课文的1到3自然段朗读一遍。3.那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呢?(道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背景。)五、指导写字吟诵的吟是个今不是令,是没有一点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用适当的词语填空()月千里万里()离欢欢喜喜地()心()情深悲欢圆()()西沉手()不宁形影()云()到床前()阁当空阴晴离()眼睁睁地()2.课文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是写苏轼写作的原

7、由,那么谁能把中秋节那天发生的事说一说吗?过渡:那么接下来苏轼的情感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二、细读课文(一)苏轼情感之埋怨1.指名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2.这时候月亮怎么样呢?(圆、亮)月亮渐渐西沉,它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句话告诉我们两点:ɑ西沉,说明时间已经过了晚上十二点了。B今天又是中秋节,是月亮离地球最近的日子,这时是月亮离地球最近的时候,月亮是又圆又大啊,所以作者用了“洒”,他说这月光像水一样泻到了地面上。而且洒的方向这里是从窗外洒向里面的)3.这时候我们的苏大词人怎么样了?(埋怨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是没

8、有什么有感情与无感情的。诗人却移埋怨之感情与月亮,觉得月亮也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埋怨月亮其实是埋怨人啊!人世间啊!你为什么有这么多烦琐的事,使人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