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516337
大小:68.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0-21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情感教学探析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情感教学探析人教版新课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学。这是一个老的教学研究课题,然而又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并通过不断实践获得规律性认识的研究课题。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情感教学的研究远远不如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研究来得广泛而深入,对情感教学的方法、途径还未作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因而,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偏重于语言文字训练,忽视情感教学的现象。正因为对情感教学的方法、途径缺乏研究与总结,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或吝惜情感,板起面孔教学,使本来充满着健康情感的文章变得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或感情泛滥
2、,离开课文本身所蕴含的健康情感,过分渲染,矫揉造作,使学生无法真正从思想上接受。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为了要全面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对情感教学这个教学研究课题,必须作深入地探讨,并通过不断实践,获得规律性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入情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首先,教师必须入情。这里的所谓入情,即教师进入文章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情境,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研究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折射出自己深厚的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3、,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语文教师必须正确把握。而教师对作者的情的把握,又必须通过“披文”的手段,即要凭借抒发情感的载体———语言文字来把握,或于含蓄中发掘深意,或于直率中见其真情,或借文章布局揣摩作者情感的起伏,或于反复吟咏中悟其真情实感。总之,要做到作者所感即我所感,作者之情与我相同,做到浑然一体,共同进入情境,这样,才可以带着情感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2传情在情感教学的环节中,入情是传情的基础,传情是入情的延伸。教师不是一般诗文的阅读者,不应停留在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把握与共鸣上,不应以懂得了“字字看来都是血”“一枝一叶总关情
4、”为满足,而应该要把自己理解、把握的情传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让学生对情有所倾慕、热爱与追求。因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情感上,应该找出正确的途径与恰当的方法来。2.1制订适当的情感目标目标具有导向作用,适当的情感目标能使我们的情感教学取得切实的效果。这里所谓的适当的情感目标,有几层意思:一是它必须是课文中所固有的,而不是附加的,更不是生硬拼凑的。目标从课文中来,课文的教学又必须体现目标。二是情感教学的目标必须适度。所谓适度,就是恰如其分地反映情感的强、弱、深浅。2.2把握情感主线,优化教学过程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5、,蕴含在文中的情感,也必须有条主线。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保持全文情感主线的贯通与完整,切忌将课文肢解,使文中的情感破碎而断续,失去文章的整体感。为了保持情感主线的完整性,在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比如教学开始时的情景设置,其间的情感诱发,因势利导,形成高潮,激发共鸣等等。这些过程,应与课文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紧密结合起来。2.3与语言文字训练紧密结合“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是作文的一般过程。情,必须凭借语言文字来抒发,否则,便无所依托:言,即语言文字,是传情达意的载体,离开了语言文字,情感是一片空白。因此,情感教学必须借助于语言
6、文字的训练,同时,也有助于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能加深学生对文中情感的体味,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教育的双丰收。那种把情感教学与语文课中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割裂开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那只能严重影响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2.4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语文教材涉及面广,文章的体裁各有不同,所以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和针对性,方法正确了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受到陶冶。如教《荷花》一文时,笔者用充满深情的诵读,把学生引入到《荷花》那美的意境中去,有声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娇;教学故
7、事性强的记叙类文体时,可用复述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好奇的激情。在教学中,还可试着用恰如其分的表情和形体动作,“眉目传情”,借以让学生以具体的形象去理解模仿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情感。绘画技能好的老师,可借助寥寥几笔的画面,激发情趣。有音乐特长的,可以高歌一曲,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总之,在情感教学方面,并不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课文中的情感,如果教师意会了,却做不到言传,那只能说是情感教学的失败。3育情不论是入情,还是传情,都是一种过程,育情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因而,在情感教学中,切忌把我们的认识停留在“媒介”阶段,为
8、传情而传情,视传情为目的。情感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要把可塑性极强的小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正如陶行知老师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然,这是大中小学在学习阶段都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也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